当前位置:首页>>模糊的精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

模糊的精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

发布时间:2015-08-26作者:智汇小新

    关于精细化管理和精益生产的区别抑或联系,我一直想谈谈这个话题,也是困扰了一些企业和咨询公司,接触中发现很多人都心存疑惑,尽管不露声色。我有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仅仅叫法不同,适用于不同的“文化范畴”,去民营企业讲“精细化”,而外企讲“精益”,各有所慕,还是两者本就不同,却相生暧昧?区别又在哪儿,到底有何联系呢?我想,古云“学而不思则罔”,权当是一次思考小结,一家之言姑且抛砖引玉,我们不要暧昧,要大声表白!  

    精益生产是什么,就不重复了。知之为知之,是知也。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浪费”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生产方式,其价值和作用完全符合企业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  

    而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国内有管理学者提出各自见解,尚且没有一个官方定义。总体而言,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学研究结果,借鉴了泰勒的科学管理、戴明的全面质量管理,特别是以精益生产为旗帜的TPS丰田生产方式,从这条线上有一个共同的灵魂,那就是“持续改进”和“科学与效率”。在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中也有科学管理和科学发展的信号和口号。所不同的是,泰勒先生先生由于时代局限只注重到工人的现场操作,戴明升级到质量的每一根神经末梢,丰田生产方式则延伸到了企业的整个生产系统,而“精细化管理”则试图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末。  

    所以,精细化管理也是一种理念,一种企业管理文化。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其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需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其理念和精益生产相似,围绕企业目标(QCDS)不断改进,或者可以说是中国的精益生产方式。我们知道,现代管理学认为,科学化管理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规范化;第二层次是精细化;第三个层次是个性化。  

    有这样一种解释定义:精细化管理是管理者用来调整产品、服务和运营过程的技术方法。以专业化为前提、技术化为保证、数据化为标准、信息化为手段,把服务者的焦点聚集到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上,以获得更高效率、更高效益和更强竞争力。“精”就是切中要点,抓住运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细”就是管理标准的具体量化、考核、督促和执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以形成优良的执行文化。因此,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到每一个管理者。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做完成,日清日毕。  

    但显然,精细化管理离不开具体的管理方法。浙江理德咨询公司联合德国弗劳恩霍夫IAO机构推行的精益运营,值得我们借鉴,它把精细化管理分为两部分:工厂内部的精益生产和结合上下游供应链模式的精益运营,并且把精益运营细化为几个部分:责任体系精细化;员工管理精细化;生产管理精细化;品质管理精细化;成本管理精细化等等。而实施这些精细化模块的工具和手段,正是LEAN HOUSING中体现的种种:5S、TPM、IE、LEAN和TQM,此外如6SIGMA、BPR等。  

    举个案例:一个大型企业负责生产的副总曾向我抱怨,他们企业过去请了一家咨询公司推行5S,但是一年过去依然如此,没有实质性改观,所以希望能够推行精细化管理,希望通过管理革新提升企业生产力。听了这话,我当时心里又喜又忧,想想该公司推行5S一年来,现场事实上是有些变化的,但对于5S的精髓并没有把握住,基本上就是画画线,搞搞卫生,现场没有“对”与“错”,没有“三定”,没有员工效率改善,没有检查标准,也没有绩效挂钩,尽是大幅标语和警示语而已。可想而知,这样的基础上,精细化管理推行是困难重重的,其效果或许与期望值也会差之很远,因为理解上的误差。  

    总而言之,不论企业处于危机阶段、继续成长、成熟阶段或者新危机阶段,“持续改善”是根本原则,也是上进企业的态度,是需要始终贯穿的。简单一点理解“精细化管理”,或许就是中国人对精益生产方式的新名词,标杆和细节双双具备,殊途同归。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