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手工编程和GibbsCAM软件编程在复合加工中的应用

手工编程和GibbsCAM软件编程在复合加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9-02作者:智汇小新

    在零件加工尤其是复合加工中,目前手工编程方式依旧普遍存在。针对比较复杂的零件,手工编程主要是应用宏程序的方式来进行。谈到宏程序我们就应该关注历届全国数控大赛。全国数控大赛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联合举办,堪称数控奥林匹克,大赛试题引领着数控应用的高端技术。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已经于2008 年10 月在大连圆满结束,但大赛中的很多东西还值得我们学习探讨。图1 是大赛数车实操实体装配图:

图1 第3 届全国数控大赛数控车实体装配图

    由图1可知本题涉及到了轴、套、盘三类零件,几何形状涉及到了非圆弧曲面、V 形槽、锥度、直槽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本文着重分析针对非圆弧曲面的传统手工宏程序编程和应用CAM 软件进行的新型编程方法。

1.传统加工法(宏程序编程法)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宏程序编程怎么会叫传统呢,同行人都知道宏程序在数控加工编程中是最困难的一种编程方法,因为它涉及到了C 语言知识、加工工艺知识、实操经验等,可以说它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和智慧密集型的结晶。但这里我还是称它为传统,因为宏程序是你不借助任何辅助CAM 软件,直接手工编制出宏程序就可以将零件加工到尺寸要求。图2为零件加工特征尺寸。

图2 零件加工特征尺寸

    1.1 双曲线特征编程

    宏程序为:

    G0X100.0 Z1.0;(快速定位到待加工点,对刀时加工双曲线的35 度外圆尖刀以双曲线右端X 值为63.886处对Z 向为零点)
    G1X63.886F0.1;
    #101=12.075;(定义曲线方程的Z 值)
    N100#102=-9*SQRT[1+#101*#101/56.25]+49;(定义曲线方程的X 值)
    #103=#101-12.075;(定义加工中工件坐标系的Z 值变化)
    #104=#102*2.0;(定义加工中工件坐标系的X 值变化)
    G1X#104Z#103F0.1;(通过走直线的方式来逼近非圆弧曲线)
    #101=#101-0.1;(加工时Z 向步距为0.1)
    IF[#101GE-12.075]GOTO100;(如果没有加工到双曲线的Z 终点12.075 处,就跳转到N100 处,继续加工,直到加工完毕为止)
    G1X100.0Z1.0;(退刀)
    G0X200.0Z100.0;(回安全点)
    M1;(程序单段停止)

    我这里所编的宏程序在现实加工中根据工艺的安排顺序有两种用法:
    1)用35 度或55 度外圆车刀直接加工,可以直接用G73 或G71 调用宏程序;
    2)不用G71 或G73 调用,直接用宏程序加工,但这样必须在用宏程序加工之前,用外切槽刀对双曲线进行粗加工,粗加工时可以先切槽,在用外圆刀走R14.5 的始末两点圆弧,最后用宏程序加工双曲线。

    1.2 圆弧面上的圆弧螺旋槽
    该螺旋槽走势为一条导程为8mm 的螺纹线,但它不是螺纹,而是一个R3 的圆弧顺着螺纹线缠绕于圆弧面上的一条特殊的螺旋弧槽。

    宏程序为:
    #1=1.(刀宽)
    #3=81.(大经)
    #4=10.(起点Z)
    #5=0(起始层次)
    #2=[8.-#1]-[0.072*#5](Z 向加工宽度)
    N10#6=#4-[#5*0.036](Z 轴偏移)
    #3=81.-[#5*0.2](X 轴偏移)
    N 20G 0X90.Z#6.
    G0X#3
    G32Z-10.F8.0(导程8mm)
    G0X90.
    Z#6
    #6=#6-0.2(每一层中Z 轴偏移量减刀宽尺寸)
    #2=#2-0.2(每一层中Z 向终点判别)
    IF[#2GT0]GOTO20
    #6=#4-[8-#1]+[0.036*#5](每一层中Z 轴最终尺寸)
    G0X90.Z#6.
    G0X#3
    G32Z-10.F8.0
    G0X90.Z#6
    #5=#5+1.(层次加1)
    #2=[8.0-#1]-[0.072*#5](下一层加工宽度Z 向)
    IF[#2GT3.0]GOTO10(终点判别)
    G0X100.
    Z0.
    M1

    宏程序中用到了几个公共变量,按常理说公共变量不会影响到数控机床系统内部设定的系统变量,但我们应该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比如说双通道的数控机床(哈挺QTT65、DMG Twin42 等)可能单独运行宏程序模块时会产生报警,因为宏程序变量和系统内部变量发生冲突,这时我们可以做以下更改:打开机床面板-手轮调到编辑模式-可写入打开(把WRITE 参数0 改为1)-搜索到参数6000-把6000 下排的第五位参数改为1;假如我们的机床是单通道的可以无需任何更改直接运行。

2.GibbsCAM 软件编程方法

    GibbsCAM 是Cimatron 公司旗下的一款面向零件加工,尤其是车铣复合领域的CAM 加工方案,其最大的特点是界面简洁,易学易用,操作模式和我们的工艺习惯非常一致。

    2.1 双曲线特征编程

    借助GibbsCAM 加工这种非圆弧曲面会让加工变得轻松简单。软件自动提取出车加工所用轮廓,并应用加工标记,定义想要加工区域的起始点和终止点即可。见图2 所示。注意图3采用的是下刀塔刀具加工(哈挺TT65 双刀塔机床),所以虽然选择加工对象为X 正向,但由它生成的切削轨迹会自动对用到X 负向,以适应下刀塔刀具的加工。

图3 GibbsCAM 切槽粗加工

    粗加工-选择宽为3mm 的切槽刀,工程序由计算机自动生成,转速S1200、进给量F0.1,加工时间为34秒。

    G0G 99Z -48.31M264
    X85.
    G1X68.303F.05
    G0X85.
    Z-50.31
    G1X58.1F.1
    G0X85.
    Z-53.23
    G1X 58.1
    G0X85.
    G0G99Z-87.506M8
    G1X63.986F .05
    G0X85.
    Z-90.341
    G1X63.986F .1
    G0X85.
    Z-93.175
    G1X 63.986
    G0X85.
    Z-95.8
    G1X 67.488
    G0X85.
    Z-98.424
    G1X70.991
    G0X85.
    Z-101.049
    G1X74.493
    G0X85.
    Z-103.673
    G1X77.995
    G0X85.
    Z-106.298
    G1X81.498
    G0X85.
    G97S 2000
    G0G99Z-87.456M8
    G1X85.004F .04
    X63.886
    Z-93.225
    X86.528Z -110.192
    G0X85.
    M9
    M5
    M98P1(回安全换刀点)
    M1

 精加工采用3mm 切槽刀,转速S1800、进给量F0.04,加工时间为31 秒。具体NC 代码忽略。

    2.2 螺旋圆弧槽加工法

    用GibbsCAM 软件编程只需控制一条线段就可以编出想要的螺旋槽走刀轨迹,如图4所示:

GibbsCAM 缠绕加工螺旋圆弧槽

图4 GibbsCAM 缠绕加工螺旋圆弧槽

    此处应用GibbsCAM 软件体现出极大的优越性。只需在YZ 面上取一条螺旋线的展开图,然后针对此平面上的直线进行最简单的 2.5 轴编程,并对应应用GibbsCAM 缠绕加工(Rotary Milling)就可以生成预期的加工轨迹(图中红线)。有人可能会质疑说由 CAM 软件生成的G 代码都比较长,而如果机床内存太小,带来加工的不便。然而恰恰相反,针对此螺旋圆弧槽,下面是GibbsCAM 生成的加工G 代码:

    G0G 98Y0.Z-55.474
    X85.
    M5
    M23
    G19
    M51S2500
    C-115.607
    X84.
    G1X76.F100.
    X82.567 -86.695C1317.03F111.004
    G0X84.
    X85.
    M16
    M9
    M55
    M98P 1
    M1

    加工参数S2500,进给量由软件计算生成,比如说你给F80 的进给量,软件通过计算最后输出F111.004的进给量,因为该螺旋槽不是普通螺旋槽(公司的很多零件外壳面上的三条螺旋槽),此处的螺旋槽是一个半径为3mm 的圆弧顺着一条导程为8mm 的螺纹线缠绕在半径100mm 的圆弧面上而组成的螺旋弧槽,比如当加工螺纹时,只给出主轴转速,进给量由数控机床里的脉冲编码器通过对螺距和转速的编译而控制,所以此处加工螺旋弧槽进给量是由软件计算得出,加工时间为12 分44 秒。

3.结语

    本文通过针对第三届全国数控大赛的一道试题,讲解了如何应用手工宏程序编制方法,以及应用CAM软件的智能编程方法。两种情况都在现实加工中普遍存在。但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提升,CAM 软件作为数控高效加工的一个平台,结合自身情况有效的利用它,可以极大的简化编程难度,提高生产效率。近些年在铣削加工包括五轴铣削方面的CAM 技术应用越来越成熟,但在复合加工方面,目前还是手工编程居多。希望本文对此领域的加工技术感兴趣的朋友有所裨益。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