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理性思考:3D打印如何助力中国制造破局

理性思考:3D打印如何助力中国制造破局

发布时间:2015-12-28作者:智汇胡妮

近日,3D打印产业发展论坛在哈尔滨举行,吸引了12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不少与会人士反映,与一年前大家风风火火乐观展望3D打印将带领中国相关产业弯道超车不同,这次论坛的整体氛围更显冷静与理性。

  避免蜂拥而上

  回顾过去,从光伏产业到电动汽车,制造业每每出现潜在增长点,各地企业容易出现蜂拥而上的风潮。但大潮翻涌过后,真正能在市场上站得住脚的民族品牌凤毛麟角。

  对于如何抓住3D打印技术带来的又一个新机遇,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执行官罗军说:“3D打印要实现弯道超车需要同时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国际一流的研发人才,二是可持续的资金投入。”

  简言之,弯道超车关键不是一哄而上,而是厚积薄发。

  工业级的3D打印技术其实早在1986年就在美国诞生,但正式进入公众视线是在2012年。当时,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讲话中提及3D打印对美国制造业的重要性。其实不应忽视,3D打印技术在美国至今已有了几十年的积淀。

  类似的还有美国的页岩革命。页岩开采技术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出现,也是经过数十年的研发积累,逐步产业化,直至最近才酝酿出页岩革命,进而带来油气产量大幅提升。

  据美国智库威尔逊中心发布的《全球先进制造业趋势报告》,美国研发投资量位于世界首位,其中四分之三投向制造业,在合成生物、先进材料和快速成型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优势明显。

  中国无论是研发投入还是技术水平,无论是产品质量还是品牌形象,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明显差距,这与基础薄弱不无关系,但骨子里“赚快钱”的浮噪症依然作祟。

  一位参会企业家向记者透露,自己所在企业近两年也在研发3D打印技术,但不过是仿制进口设备,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不说,这种亦步亦趋的模式,能跟上国际先进水平还很难说,更别谈弯道超车了。

  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副主席肖波说,且不谈高大上的3D打印,就说圆珠笔的圆珠,几乎所有都是日本制造,这种把产品做到极致的专注精神,需要中国整个行业去反思和学习。

避免“拼价式”竞争

  与会企业家坦言,自己最擅长的就是成本控制,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税务成本以及环境治理成本等等,硬生生地造就了中国制造的“神话”。

  对于中国企业这项“绝技”,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高端装备及3D打印事业部总经理助理张翼飞说,进口的3D打印设备与材料价格很贵,但这并不是因为人家不会成本控制,而是享受着技术垄断带来的高利润率,等中国能仿制出类似价格与质量的产品了,人家储备的技术足够更新换代或者稍微降低点利润率,中国产品就又失去市场了。

  显然,未来要想占领全球市场,拼的不再是谁更廉价,而是谁更优质、谁握有核心技术。

  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困境就是典型案例。产能过剩下的光伏产品尽管价格具有国际竞争力,但在欧美市场遭遇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狙击,政府的产业扶持政策反而成为贸易救济案的“把柄”。

  3D打印产业在中国起步晚、力量散。为积蓄力量、抱团发展,民间行业机构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在今年10月和12月先后成立中国生物医学3D打印理事会和中国3D打印材料理事会,2016年还将分别成立中国工业和文化创意3D打印理事会,借此整合3D打印技术最具应用潜力的行业力量,避免无序竞争。

  除全行业齐心协力,在国家产业政策、市场培育与产业配套等方面,罗军认为,33D打印的春天已经到来。他认为,未来五年左右,中国3D打印桌面机质量将超过美国,市场占有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

  为弥补技术短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还将在2016年发起一支2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专门用于引进技术和投资研发实验室。

  展望未来,中国制造应以更大智慧与理性,避免蜂涌而上,真正超越“拼价格”的传统。毕竟,《中国制造2025》是未来10年引领中国制造强国建设的行动指南,弯道超车,十年不晚。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