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AI产品纷纷来袭 华为打破市场桎梏成功入局

AI产品纷纷来袭 华为打破市场桎梏成功入局

发布时间:2017-09-05作者:智汇胡妮

8月25日,华为高级副总裁余承东在微博上发布视频表示,“速度之追求,从不止想象”,似乎在为华为AI芯片打广告做宣传,并透漏将于9月2日在德国柏林IFA2017展会上正式发布首款华为AI芯片。

据了解,此次华为推出的AI芯片既可集成至麒麟SOC中,也可独立使用到各终端产品中。而且华为即将发布新款Mate系列产品,极有可能麒麟970处理器将与这款AI芯片同时发布。此消息并非空穴来风,很早之前便有消息爆料,麒麟970将于9月初发布,而且产业链方面已有消息证实麒麟970已经开始小范围量产,所以月初发布的可能性极大。

其实,AI芯片的观念提出已有数年,只是近年来才逐步登上舞台,而且在华为之前,英特尔、英伟达、Google、微软、高通等企业早已研发出各自的AI产品。

英特尔收购之路

北京时间8月29日,英特尔正式推出下一代Movidius视觉处理芯片,其支持边缘深度学习,速度快且低能耗,可以运行深度神经网络。对此,英特尔副总裁Remi El-Ouazzane表示,让设备拥有视觉智能,才是运算的下一代目标。

作为芯片界巨头,英特尔惯用作风便是收购,从2015年布局AI处理器收购FPGA芯片供应商开始,到今年3月份,收购以色列自动驾驶巨头Mobileye,英特尔的AI之路一刻未停过,它的野心似乎不止如此。

可以看出,在这场智能化的浪潮中,PC芯片业务已经无法满足英特尔的胃口,无论是与美团云联手,还是押宝无人驾驶,它所看到未来是属于智能化。但是无论是哪个领域,它都将面临着无数的挑战,AI芯片的对手英伟达,NAND芯片界对手三星电子,以及移动芯片对手ARM,至于是否能再创辉煌,还有待观察。

英伟达的绝招—GPU

据最新数据显示,英伟达第二季营收高达22.3亿美元,同比增长56%。其中,在自动驾驶业务领域,营收1.42亿美元,同比增长19%。在游戏业务领域,营收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52%。在数据中心业务领域,营收4.13亿美元,同比增长175%。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英伟达在各领域均有所突破。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曾表示,目前全球各大互联网以及云服务供应商都在使用英伟达的GPU芯片  

AI产品纷纷来袭 华为打破市场桎梏

相对于CPU,GPU计算能力以及数据处理能力超乎想象,更重要的一点是GPU拥有深度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全球各智能企业的诱惑相当巨大,所以英伟达的GPU也成了AI芯片的首选。

所谓一招吃遍天下鲜,但如果英伟达打算依靠GPU称霸AI界,这是远远不够的。先说近的,Google前不久研发了解出一款新的TPU,是专为机器学习设计的芯片。据Google表示,TPU在性能上要优于GPU,虽然从有限的消息上推断,TPU不会超出GPU太多,但是比目前的GPU出色是肯定的。由于两者在不断的改进更新各自的产品,至于未来谁强谁弱,目前还不好说。

Google:人工智能只是一种帮助人类解决问题的工具

当Google的AlphaGo横扫围棋界时,人类对于人工智能开始有了一种恐慌感,而对于Google来说,这只是刚刚开始。

AI产品纷纷来袭 华为打破市场桎梏 

据报道,今年五月份,Google在美国加州山景城举行了一次重要的大会Google I/O,这次大会上,Google一共发布了十款人工智能产品,让人再一次见证了Google的实力。

Google一直认为人工智能是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的,所以他们把重点都放在了移动软件和硬件上,他们研究的产品也更注重如何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此外,Google很巧妙的将开源学习平台TensorFlow融入到了Google Cloud中,让更多人能够掌握以及了解机器学习能力。

其实,Google的研究方向和微软有些相似,都比较实用。而在目前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看到更多的是酷炫的黑科技,所以对于Google的研究,最多让听者眼前一亮,至于未来是否会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微软:人性化的AI研发

作为软件开发的先导者,微软进军人工智能后,一直专注于代理、应用、服务以及基础设施四个板块,各板块互相联系,微软认为,AI要做的人性化一点,要赋予她“情感”,所以他们开发了小冰和小娜等智能语音助手。

微软院士黄学东表示,语音技术不仅仅能够用于娱乐,还可以做专业的事,如技术支撑,而且他在演讲中还提到代号“Toronto”的客服助手项目。

据了解,Toronto具有深度强化学习的能力,能够根据对话,给出建议,还可以在解决不了问题之时自动接通人工服务。

在近几年AI研发中,微软的发展备受关注。微软人工智能及微软研究事业部负责人沈向洋博士表示,AI的三大要素为:强大的计算能力,先进的算法以及海量的数据。在计算能力领域,微软拥有遍及全球的Azure 云服务;在算法领域,微软拥有人工智能院的支持;在数据领域,微软通过旗下的一系列服务可以帮助研究者访问和控制数据。

高通:智能手机将是人工智能的载体

数日前,高通宣布将收购荷兰机器学习初创公司Scyfer。上个月,高通投资了美国人工智能公司Brain Corp,一系列的动作,显示了高通投资AI领域的决心。

其实,高通的AI计划早在2007年便已开始。最初,致力于研究计算机视觉以及运动控制应用的机器学习脉冲神经方法,随之延伸到人工神经网络。

高通表示,智能手机将是未来人工智能的载体,这一点似乎与华为不谋而同。

据智能市场手机数据预测,未来五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将高达85亿,而高通似乎计划利用自身骁龙服务器的优势,将AI逐渐“注入”到服务器内,从而延伸至自动驾驶、物联网、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由此可见共同野心着实不小。

百度的Apollo和DuerOS

百度,号称最开放的AI平台,如Apollo和DuerOS只是其中一部分。但是在外界看来,百度的赌注似乎只有两个,智能语音服务领军者DuerOS以及自动驾驶代表者Apollo。

AI产品纷纷来袭 华为打破市场桎梏

据百度表示,DuerOS作为一个开放平台,他们喜欢称为一种生态,因为这样会更人性化一些。这个平台集合了AI语音与图像处理技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念,这是一款企业开发者可以自主打造的AI平台。对于DuerOS来说,目前主要是提供AI语音支持,未来可能会植入更多场景服务,如电视、音响、空调等控制,这都将是DuerOS未来发展的方向。

对于目前盛行的自动驾驶行业,百度也似乎进行了涉足,并推出了Apollo计划,在这一方面,百度已经确定了一批合作伙伴,如AutonomouStuff、一汽、奇瑞等。

按目前国内AI发展状况来说,百度无疑是AI技术储备能力最好的一家。然而,AI未来的发展并不是说谁先领先,谁就一定成功的。不过对于中国来说,它无疑是一个好的领军者。

结语:AI作为新时代的一股潮流,已经引发全球科技巨头们集体关注,并逐渐开始应用尝试。华为进入AI领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是对于AI未来的争夺也才刚刚开始……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