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薄壁钛合金叶片无余量数控加工技术

薄壁钛合金叶片无余量数控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2015-09-09作者:智汇张瑜


  数控加工适合于中小批量、高精度的零件加工与研制,尤其适合发动机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如叶片和叶盘等)的研制。目前,美、英等国家的大型航空企业已经实现了叶片无余量数控加工,而我国在此方面的研究才刚刚开始。

1 叶片的特征及结构尺寸

  该叶片包括叶肩、叶片型面及相关圆弧部分,材料为钛合金,长度约为150mm,叶型重心相对于轴颈中心线处于偏心位置,最大截面厚度为3.7mm,最大弦长为39mm,属薄壁弱刚度零件。

2 关键技术分析

  2.1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

  数控铣削圆弧和叶肩→数控铣削叶片型面→抛光叶片型面

  2.2 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存在的问题分析

  采用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加工的叶片,经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存在下述问题:

  1)半精锻叶片(其型面余量为1.0~1.6mm)在铣削圆弧和叶肩与铣削叶片型面2道工序后变形较大,叶片出现弯曲变形(弓形),中间截面在Y方向偏移0.1~0.25mm;

  2)叶片定位夹紧方式为大轴颈定位压紧,机床顶尖顶紧叶片小轴中心孔,导致叶片支承刚度差,变形增大;

  3)在铣削叶片型面进、排气边缘时,因为主轴进给速度跟不上A轴旋转速度,导致进、排气边缘出现过切,叶片弦长超差;

  4)叶片型面测具测量精度的范围有限(≤0.05mm),不能完全满足叶片型面公差的测量要求;

  5)依靠抛光方法进行叶片型面余量去除加工,其轮廓度和位置度不能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3 攻关试验

  3.1 叶片材料及切削用量的选用

  该叶片的材料为钛合金,最小切削深度应≥0.05mm,否则会出现让刀现象。薄壁叶片切削容易出现较大的弹性变形,切削速度Vc为30~50m/min,精加工每齿进给量fz为0.03~0.05mm,在此条件下的切削状况较为理想。

  3.2 专用设备的选型

  加工该叶片型面时,采用双驱动五坐标加工中心作为专用的叶片加工设备。

  3.3 加工工艺改进

  3.3.1 改进措施

  为了克服普通机械加工工艺存在的缺点,保证叶片型面数控铣削和抛光光整加工后满足设计要求,在攻关试验工艺中采取下述改进措施:

  1)将1次数控铣削叶片型面分为粗、精铣削2次,以降低数控铣削型面的加工变形;

  2)将数控铣削圆弧和叶肩与数控粗铣削叶片型面2道工序合并成1道工序,使最大程度的变形产生在粗加工工序;3)在粗、精铣削叶片型面工序间增加热处理工序,消除残余加工应力;

  4)增加热处理后叶片的大小轴颈磨削加工工序,以提高精铣削叶片型面时的定位精度;

  5)将顶尖顶紧小轴中心孔改为夹紧小轴轴颈的定位夹紧方式,提高叶片的刚度;

  6)优化叶片型面数控铣削精加工模型,延长进、排气边缘,以消除过切现象;

  7)利用钛合金抛光专用毡轮,经过数据统计,抛光去除量为0.005~0.03mm,即可抛除叶片型面上的铣刀痕迹,从而达到设计要求;

  8)用三坐标测量机对抛光后的叶片尺寸进行检测,确保叶片型面的检测精度。

  3.3.2 改进后主要工艺路线

  粗铣削叶片型面及叶肩→消除应力热处理→半精磨上缘板大轴颈→半精磨下缘板轴颈→精铣叶片型面及叶肩→修光叶片型面

  3.4 试验加工过程

  3.4.1 精铣削叶片型面

  1)叶片型面精铣削前后大、小轴颈同轴度的变化。将精铣削前后大、小轴颈同轴度的变化作为评价叶片变形大、小的依据(见表

  1)。通过对大、小轴颈变形量的比较可以看出,采取一系列措施后,叶片型面数控铣削后,变形得到了明显的控制,大、小轴颈的同轴度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叶片型面轮廓加工尺寸进入公差带范围创造了必要条件。

  2)叶片型面精铣削后的轮廓度及位置度范围。利用三坐标测量机对精铣削后的叶片型面进行了测量,首件合格后,开始进行批量加工,共计加工了24件叶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了统计。叶片型面最大轮廓度为0.068mm(相对于理论型面),超出公差带范围0.018mm,经过精抛光后,叶片型面尺寸即可满足设计要求。

  经过与试验前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叶片型面在X方向偏移控制很好,都在公差范围内,而叶片型面在Y方向偏移合格率为80%,其主要原因为数控铣削夹具精度不足导致。

  3.4.2 叶片型面的抛光加工

  在完成叶片型面的数控铣加工后,进行了抛光程序转接处及刀痕工序。首先,利用150#专用毡轮抛除叶片型面上程序接刀痕,圆滑转接后,再利用240#专用抛光轮抛除整个叶片型面的刀痕即可。1)抛光后的叶片型面状态。在叶片型面抛光后,对全部叶片型面进行了三坐标测量。除进、排气边弦长尺寸较大外,叶片型面轮廓全部符合设计图样要求,而进、排气边弦长最大有0.02mm的余量,此余量可在振动光饰工序去除后达到设计要求。

  2)精抛前后叶片变形监控。在V型块上,以大轴颈为基准,通过对抛光前后的叶片测量叶盆、叶背和进、排气方向的对称度作为评价变形大小的依据。测量结果见表3,个别叶片在叶盆、叶背方向变化最大为0.12mm,而在进、排气方向则变化较小,但在专用的同轴度测具上测量,全部叶片大、小轴颈的联合跳动结果均符合设计要求。

4 结语

  新工艺路线能够满足叶片型面无余量加工的要求,加工后的叶片经三坐标测量,最终成品的叶片型面轮廓度和偏移、扭转公差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