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距“未来汽车”还有多远?新能源市场决战2018

距“未来汽车”还有多远?新能源市场决战2018

发布时间:2018-01-08作者:智汇小新

    新能源汽车距离“未来汽车”要求还有多远?纵观我国2017年新能源汽车发展,产销两旺无可争议,“购置焦虑”也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新能源汽车2018年将会迎来怎样的发展呢?


    距“未来汽车”还有多远?新能源市场决战2018

 

  2017年末,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绿牌”完成首发,带有专用二维码、防伪底纹暗记等技术的6位数新能源号牌将于2018年上半年在全国普及。据公安部交管局统计,目前全国差不多107个城市都用上了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区分管理此类环保车辆。

 

  前瞻数据也指出,2017年前11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50%以上,消费者的接受度大幅提升。在多项新能源汽车政策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技术创新全面提速,业界称,补贴退坡冲击波并没有预期中那么大,双积分制作为“及时雨”已经奠定了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与其想来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会降到哪里去,不如多思考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躺在政策上的新能源汽车开不远”,这是业界普遍认可的理论,所以在欣喜于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将免征到2020年的同时,也不能停下“提质降本”的脚步。

 

  纵观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仍在观望的消费者都是潜在购买用户,如何消除新能源汽车“购置焦虑”是必须攻克的壁垒。政策作为导向更多的是推波助澜的作用,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功能、设计、服务、销售模式上的创新才是长效获益的根本。

 

  靠“补贴”,补贴会彻底成为历史;靠“限牌”,限牌不足以填补过大的性能差距;靠“清洁”,政策鼓励带来的绝不会是“捆绑消费”。那么,新能源车企究竟要靠什么才能走得更远?这就需要了解,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汽车。

 

  首先,新能源汽车符合“未来汽车”低碳属性;其次,作为“未来汽车”,新能源汽车还不够强大。想要完全替代燃油汽车,性能足以比肩是对新能源汽车最低的要求,包括要充电方便快捷,续航里程更长。更远一些,新能源汽车还要在内外部设计,高端个性化服务,线上线下维护等方面做得更好。

 

  短期内,业界还提出了一个“模块化”运营方式。即不同于特斯拉完全高端电动化路线,新能源车企可以根据情景选择要向市场投放搭载何种动力体系的新能源汽车。纯电动汽车被认为是“未来发展必然趋势”,混合动力汽车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里程焦虑,氢燃料电池汽车则在充电方面冲出了突破口。

 

  不得不承认,新能源汽车产业确实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看得到的“钱”景,同样看得到的“缺陷”,让很多资本面临着两难的选择:投还是不投。远的不说,2018年是否还会是新能源汽车的“本命年”?

 

  开年之初,有人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新能源汽车到底还能不能火下去。不说全世界有多少发达国家将燃油汽车“禁售令”摆了出来,就看2017年,挪威新车销售数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过半。相较之下,中国如果以此为目标,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能达到多么可观的数据。

 

  当有人在质疑,新能源汽车还能火多久的时候,另一些人的关注点已经放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2018向全球出发”的新高点上。俗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中国制造闯出了国际知名度,“中国智造”发展速度令世界瞩目,就像国产智能手机“横扫”国际战场,中国新能源汽车怎么就不能迈出国门。

 

  当然,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到底离这个愿景有多远,取决于国产汽车厂商能不能给力。庞大的消费市场带来激烈的竞争角逐,海外传统汽车厂商频频布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先进的技术优势和品牌效应不容忽视。取长补短,国内新能源车企也需要在品牌建设和优质产品上下功夫。

 

  最后,同样来展望一下2018年,“冲出亚洲,冲向国际”的目标不一定能实现,但是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幅与2017年不相上下还是能够做到的。鉴于不少车企的新车型都预计在2019年至2020年面世,所以业界预测,2018年仍会是稳中有升的增长年。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