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8行业前瞻丨工业互联网衔枚疾进

2018行业前瞻丨工业互联网衔枚疾进

发布时间:2018-01-23作者:智汇张瑜

工业互联网的未来

工业互联网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重要路径,对于推动我国实体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意义重大。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去年11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工业互联网发展323行动”,即三大体系、两类应用、三大支撑。去年底举行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将“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作为2018年的一项重点工作作了部署。2018年,我国工业互联网驶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工业互联网中外竞合发展

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呈现出协同、竞合发展的格局。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涵盖了主要工业大国以及龙头企业,通过与日本、法国类似体系对接向全球延伸,并吸引了华为、中国电信和信通院等中国企业、机构加入。对此,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总工程师余晓晖表示,我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完备的工业体系,但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与美、德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有着巨大的转型升级潜能。我国也拥有全球最大的ICT产业体系,不少领域已具备较高的发展水平,尤其是互联网发展迅猛,业务创新非常活跃,在消费端涌现出了大量新模式新业态。两者的融合创新将是我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重要突破口。当前,全球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成为突出亮点。

据咨询机构IoT Analytics的统计,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过150个,预计2021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市场规模将达到16.44亿美元。据悉,我国的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旗下企业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已经有30个左右,创新非常活跃。例如,阿里云的大数据技术帮助协鑫光伏进行质量数据关联分析,实现了良品率的提升;索为在航空、电子等行业构建了上百个工业知识库。

网络、平台、安全、应用同步推进

2018年,工信部将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一期工程,开展网络化改造、平台体系、安全体系、IPv6等集成创新应用。打造安全可控的工业互联网表示解析体系、培育5家左右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展百万企业“上云”行动,培育一批工业APP、实施互联网安全防护提升工程。专家指出,国务院指导意见和工信部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将会带动我国工业与信息通信业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进而形成倍增效应,实现从高速度向高质量的转变,全面激发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潜能。

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顶层设计初步形成,工业互联网在网络、标识、平台、安全等方面的发展也有了“跨行业共识”。2016年发布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1.0)》,提出了符合我国特点的参考架构,统一了发展方向。此外,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自2016年2月成立以来,发布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为更多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也使得中国工业互联网在步伐与国际上同步,正从早期的研发验证阶段进入产业化发展初期阶段。

2018年,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与产业化推进将进入快车道。来自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的信息称,已有的34个测试床已围绕时间敏感网络、NB-IoT、工业互联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开展了创新验证。相关企业在工业互联网网络、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安全等领域也形成了一系列软硬件产品或解决方案,

应用模式创新一直是中国企业的特色,尤其是与中国制造业场景的结合以解决企业痛点问题。过去两年,工信部遴选了29个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工业互联网联盟遴选了25个工业互联网优秀案例,涵盖了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各个方面。专家分析指出,当前,工业互联网涌现出几类典型应用:一是装备和自动化企业用来集成数据并将工业知识软件化利用;一类是消费品制造企业用来对接用户形成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力;一类是龙头企业汇聚产业资源,实现应用创新;一类是软件企业集成大数据实现智能分析服务,设计软件企业缩短研发周期,加快产品迭代升级等等;一类是ICT企业向工业场景延伸服务能力,输出大数据、云计算或设备连接的能力。这些应用案例说明,工业互联网参与主体很多,每一类主体都可以从工业互联网中受益。发展工业互联网,既能推动传统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也能为ICT企业创造更广阔的业务场景与市场空间。

解决方案供给侧与应用侧将同时发力

尽管工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仍处于产业化的早期,但通过整整两年的架构设计,我国工业互联网正呈现出应用、商业战略、开放标准、技术路线等统合推动的可喜态势,进而推动商业部署和产业发展。

在谈到中国发展工业互联网的短板时,余晓晖认为,由于我国工业化发展起步较晚,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很多企业数字化网络化基础相对薄弱,从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角度,还有很多的基础条件需要建立。即使是已经具备一定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在数据采集、网络互联、数据互通与互操作等方面也往往存在一定困难。与此同时,虽然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有一定优势,但高端装备、自动化、工业软件、工业网络等领域还是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工业互联网发展所需的产业基础尚不完备,在工业人工智能等新领域的布局也需要进一步加快。未来需要从工业互联网技术解决方案的供给侧与工业互联网的应用侧同时发力,相互促进带动,实现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得工业互联网具有更多智能的色彩与属性。有的企业将人工智能功能系统/架构直接集成到工业互联网架构中;有的企业把人工智能算法封装在工业微服务模块,或是直接在工业App里面植入机器算法。随着我国工业企业对工业互联网的认识逐渐深化、跨界融合创新形成合力、垂直应用务实推进,相信2018年,工业互联网必将带给我国工业行业与ICT产业更多硕果,甚至是惊喜。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