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简述:激光武器发展的这五十年

简述:激光武器发展的这五十年

发布时间:2016-01-30作者:智汇张瑜

   美国海军的激光炮现已全面投入运作。周一军方多外展示了一个名字老土、 功率达30千瓦、栖息在波斯湾的庞塞号上名为LaWS(激光武器系统)的武器。

  LaWS可以像操作电吹风一样调整功率。在位于低档时,它可以用“dazzle”(眼花)模式破坏敌方电子设备(想象一下队长用富含戏剧性的语气高声发出指令的画面:“把激光设置成眼花模式!”);当处于高档时,全力开炮可以摧毁一个无人驾驶飞机或在船上打出一个孔。

  激光武器系统

  这个激光武器仍然只是原型版,周一的媒体演示会上展示了它的拦截能力。根据日内瓦公约协议,激光器禁止对人类使用,美国海军也打算遵守这一协议。海军研究主任马修克隆德上将对记者表示,“我们不会对人使用激光武器。另外它很容易操作,你们中只要会玩xbox或者PS4的人都会操作”。

  LaWS的制造可以追溯到60年年。自上世纪60年代发明出激光算起,从军方的泄密和媒体报道可以推测激光武器的开发计划。下面是简要的历史。

  60年代

  大众机械公司宣布1962年是属于激光技术的时代。 “被称为魔法水晶的激光的出现或许能够会成为科幻小说中死亡射线成型的基础”杂志中这样向读者介绍。

  “科学家们与这神奇之光相遇了” 华盛顿邮报在1962年中报道。“在最近几年的记忆中,从来没有一个事物像激光技术一样具有如此大的潜力,这种不可思议的光束是一种能让物理学家,工程师,工业管理和军事策划者都感到兴奋的存在。”

  然而,该邮报还是对激光武器能够达到的高度产生过怀疑。“激光器将被证明是最“终极”或“全面”的武器是所有看法中最为理智的想法,或者说,激光武器可以成为所有武器中最为有效的武器。”华盛顿邮报这样报道道。但是,他们在随后提醒道:“苏联和美国一样对激光感兴趣并且同样在努力的研究着激光技术。”,该报社这种善意的提醒就是为了保证激光这项技术能有持续的研究和资金的支持。

  根据由罗伯特·W·塞德尔撰写的从发光到流量:军用激光研究和开发的历史,在60年代初,军方迅速招募承包商包办激光的研究工作。到了1962年,激光技术已经是一个五千万美元的产业。”“我觉得正如人们公认的那样,激光可以说是原子弹之后在武器领域的最大突破。”陆军军械导弹司令部的负责人写于1962年。

  经管已经花费很多的资金,激光炮武器的研究效率还是很慢的。“到目前为止它仅仅只能聚集能量发出有力的一击。”激光发展的进程说明了想要制造出威力巨大的激光武器代价是巨大的,而且他们尚未产生供实地使用的激光武器。”赛德尔写道。

  70年代

  1972年,华盛顿邮报报道了一个基于激光技术发明的“令人惊讶”的装置,这个装置将会在空中通过破坏飞行员的视网膜的一部分的方式导致失明。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当初设想出这种奇怪的武器是为了能够被他们的军官用来从一英里多之外的距离炸毁敌人的眼睛的一种手段。”在华盛顿邮报获得了一份保密研究报告的副本后被他们报道而出。"巨脉冲激光器曾被用来将兔子和猴子的眼睛烧至沸点,导致眼球出血并爆炸"。

  根据华盛顿邮报的档案,这种武器的研究一直发展到80年代,并且发明了一种被称为C-claw (作战激光攻击武器)的武器。但由于这种装备是否适用于军队产生了分歧,最后逐渐被人所遗忘。但华盛顿邮报却认为这个武器其实一直在暗地里被发展着:“这个武器会在战场上来回扫荡,并且使任何直视它的人统统失明。”

  80年代

  两个关键词:星球大战。在上世纪80年代,里根总统提出了战略防御计划,计划从空中击落敌方导弹。该系统将包括X射线激光器和亚原子粒子束,以及一些听起来带有末日气息的装置。但是提供这种武器运行所需要的功率是当时人们无法实现的。所以该倡议最后草草收尾。

  事实证明,苏联建立宇宙激光装置的努力也是白费的。

  90年代

  1995年,日内瓦公约重新规定激光致盲武器是国际禁止使用的。规定中说:禁止专门将激光设计成激光武器,因为他们唯一的作战功能或作为其作战功能之一的效果就是造成永久失明。但是它可以用来作为增强视力,也就是矫正视力的设备。

  21世纪

  在入侵伊拉克期间,根据2008年来自华盛顿邮报的一篇文章显示,“美军军方开发的低功率眩目激光设备是用来警示他人或导致人暂时丧失行动能力的装置。”

  根据报告显示,海军陆战队员被批准当目标距离自己1000码的距离时可以使用一种绿色的激光束来暂时降低对方的视觉能力。这些"激光光学枪械装置"正在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个案案列中。

  他们其实还是遵守了日内瓦公约,因为这些激光装置不会造成永久性失明。

  激光是一种重要的军事技术,但它更多的应用于导弹制导领域。而且它们也彻底改变了其他行业,如太空旅行和医疗保健。激光甚至会成为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的方式。个人随身携带的激光武器?这些还只存在小说当中。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