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海正药业:“两头发力”走向智能制药

海正药业:“两头发力”走向智能制药

发布时间:2015-09-12作者:智汇工业


海正自动化制剂生产线。(资料图片)


  迈向国际智造名城

  编者按:打造“国际智造名城”是“一都三城”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近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工业创新打造“国际智造名城”动员大会,对 “国际智造名城”建设进行具体谋划。今起本报开设“迈向国际智造名城”栏目,深入报道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取得的实效、成功经验,各级推进“国际智造名城”建 设的政策举措,以及智制先进企业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努力为台州建设“国际智造名城”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智造方式: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24种最有效的抗肿瘤基本药物中,海正有五个品种名列其中,这足以说明海正的研发能力。在制药技术不断革新的 时代,海正在药物研发、制造方式和制药理念上同时发力,科技创新、机器换人、更新工艺……海正以多项举措从制造走向“智造”,从传统的制药模式转向智能制 药。】

  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已经向人们展示着医药产业未来科技和产业的发展方向。在新时代,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确立优势?如何决胜未来?海正 药业的回答是:“两头发力”,大步融入进行制造技术大发展和广泛应用的新时代,大步走向智能制造。何谓“两头发力”?“一头是加快实施改造化学原料药的传 统产业;另一头则是在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上有新突破。”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白骅说。

  高新技术的运用,制造理念的创新,发展模式的变革,正改变着海正药业的发展路径。站在新起点上,海正摒弃传统制药的旧模式,大步走向智能制造。

  药物研发走向“智造”

  对于药企来说,在市场上竞争,拼的就是“真本事”。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是一种适用于肝硬化前和肝硬化所致肝内胆汁淤积的药物。海正药业中研院 副院长廖建维告诉记者,十多年来,全国有几十家企业在研发这个药品,现在只有海正一家通过国家批文,可见研发难度之大。正是在该领域上的“一枝独秀”,让 海正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新药的研发没有轻松可言。海正中研院的科研人员透露,在研发1.1类降血脂新药时,除了最后一次筛选成功,三年多时间里,研发团队一直在失败和重新开始间反复。创新思维,大量实验,这是研发团队唯一的取胜之道。

  我国是仿制药大国,但创新药所占的市场份额却不多。目前,抗体类药物、生物制药重磅级的药物在治疗癌症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外国的产品往往价格惊人,一个癌症病人一年的花费可能就要20多万元。

  紧盯着国际先进制造的脚步,海正迎难而上,大力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目前,海正已成为全球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品种最齐全、研发水平最高的企业之一。

  第一个首仿药替加环素,于2012年12月成为我国第一家获得批文的新药,打破了跨国公司长期垄断的局面。首个生物药安佰诺十年磨一剑,已通过国家相关部门“三合一”验收,近期有望上市……

  十年间,海正累计有181个产品获得生产文号,其中制剂文号99个。2008年以来,海正累计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49个,承担国家级和省级重大新药创制项目之多,在国内同行中是罕见的。

  到2014年,十年间海正累计研发投入18.2亿元,占同期工业销售收入的9.4%。从原料药向制剂转型,从化学药向生物药转型,从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海正正向“智造”大步迈进。

  制造方式转向“智造”

  在海正药业负责粉体输送和包装车间里,数位员工正在操作着设备。

  “粉体输送加包装操作过程,原来全是靠员工抗送,小包装堆叠,一个月600吨左右的原料需要20个员工才能完成,而且劳动强度相当大。”海正药 业微生物第二事业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而现在,整个过程自动化、密闭化、精细化后,只需要10个员工就可以完成原工作量,通过密闭化的传输,员工的工作 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保证了员工的职业健康。

  以智能制造代替人工操作,无疑是海正在制造方式实现路径上的转变。“十二五”以来,海正药业投入巨资用于引进国内外高精尖设备,其中海正的东外新区和制剂改造项目累计投资达14多亿元。

  2013年,外沙区块开始全面退出原料药生产,实施“腾笼换鸟”改造,分期建设制剂生产基地。外沙厂区是海正药业实行“退、转、升”的重要基地。“退”,是指外沙厂区发酵和合成项目全部停产和退出;“转”,是指原料药生产转向制剂生产。

  因此,外沙厂区的改造,并不是简单的“拆”与“建”,围绕“四中心一基地”,外沙厂区将被建设成为研发中心、物流中心、营销中心、管理中心和制剂生产基地,而其中,包括设备的更新换代是重要内容。

  目前,海正药业外沙制剂一期项目三个制剂车间主体已结顶,口服固体制剂车间三条生产线进入设备调试后期,有望三季度投入生产。三条已建成的口服 固体制剂生产线,关键设备从德国引进,配备机械手。据介绍,使用这套设备,瓶装线九道工序,原来岗位设置需20人,“机器换人”后仅需5人。生产人员总体 上减少了四分之一,人均劳动生产率却提高了两倍以上,年单位能耗下降10%以上。

  主攻方向迈向“智造”

  “刚进厂时,我是303车间发酵工种的操作工,那时企业生产土霉素,运行的发酵罐是五吨。”1977年进厂的海正老员工陈亚平回忆,从5吨,到 8吨、10吨、20吨、80吨,而现在运行的发酵罐吨位已经达到120吨。发酵罐的吨位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先进。陈亚平说,这不但是技术的进步,也是理 念的转变。

  过去,从发酵液的液固分离开始,到产品提纯、暂存、混合、分装,生产过程会有废气泄漏,而现在,海正对传统的原料药生产工艺进行改造,采用现代的酶工艺替代化学发酵,向绿色、清洁生产转变。

  不仅仅是设备,从产业选择、品牌选择到工业设计,海正都遵循集约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原则,率先应用国际领先的生产工艺技术,从而大步迈向智能制造。

  在海正1500万支注射剂出口生产线,记者看到,生产线采用国际先进的隔离器生产装置,过滤器完整性检测装置、自动进出料系统等,全程实现人药 分离和无人工干扰,实现了自动化控制。该生产线所在的海正国际化生产基地,被中国医保商会授予药品出口示范基地,海正是全国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药企。

  2014年,海正被列入全国首批“两化融合”试点企业,更加快了海正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步伐。也是在2014年,海正启动了SAP ERP一期项目,目标是经过三到五年的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起一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和较为完整的流程体系。

  从制造走向“智造”,海正跟上了时代的步伐。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