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2-10作者:沧海一土
一花一世界,一城一个故事。苏州博物馆,贝聿铭老师在世界上最后一个收官之作,那个让我心神俱往的地方。
左:香港中银大厦,中:日本美秀美术馆,右:德国历史博物馆
贝聿铭老师,设计界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同仁都知道贝聿铭老师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苏博总建筑面积15391平方米,分为首层、二层、地下一层。
从建筑结构看,现代几何体构成的坡顶隐含着苏州古建筑传统的斜坡屋顶的基本概念,三角形、正方形不断的繁衍和重构,极简主义艺术的冷峻理性与苏州传统建筑潜在的三角形、围墙线形的运动以及建筑的方形空间交织在一起,东西方的图形自然转换,简洁、抽象、有力度,不知不觉之中完成了中西文化的融合。
在屋面材料的运用上,则以现代材料花岗岩取代青瓦,把苏州古建筑粉墙黛瓦对比度降低的应用,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转换。
“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聿铭大师的名言。
展馆内随处可见用玻璃材料做成的采光井和落地玻璃窗户,将光线引入展厅,提供基础照明。更有利于获得视觉感受,自然光线的完美导入克服了博物馆人工采光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
苏州传统建筑为木质梁架结构,贝聿铭老师在新馆设计中采用了钢化结构,再用优质木材为钢结构镶边、包装。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随着大厅里一缕缕阳光往上看去,晶莹的玻璃屋顶与复杂的钢结构交相辉映,充分的将自然光线融入了建筑中。
贝律铭老师在苏州博物馆的设计中依然保留了苏州古建筑屋顶的基本元素,但新型的钢铁和混凝土替代了传统的木质结构,呈现出了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既有强烈的时代感,又巧妙的突破了传统建筑的大屋顶在采光上的束缚。
光与影的爱恋
建筑中借鉴传统“老虎天窗”的做法,但窗户开在了屋顶中间部位,屋顶形成一个折角,自然光线透过考究的格栅射进室内空间,使室内空间变成独具性格的光影空间。
光线经过色调柔和的遮光条的调节和过滤所产生的层次变化,遮光条把光线理成一丝丝撒在地面,光影随着时间的变化游弋在大堂、展厅、走廊、扶手、楼梯、墙面和地面上,产生不同的光影效果,仿佛能让周围的线条流动起来,令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
走廊由透过天顶造成的线状光书写着,如同走在了古老的竹帘下。阳从东往西,光影相随,犹如情人间的呢哝。
灯光与展品的嬉戏
灯具与展馆风格相协调—基础照明
作为场景中组成元素之一,灯具不仅仅为场景提供照明,同时构建博物馆照明场景的风格基调,因而,苏州博物馆的灯具异常考究,灯具的制造融入了建筑中的几何元素,八角形,三角形、正方形应用与重构,使得灯具与建筑融为一体,风格和谐统一。
最为巧妙的是屋顶方形壁灯的运用,巧妙的安放灯具,见光不见灯,有效的防止眩光的产生。
灵动的灯光—功能性照明(整体照明)
博物馆展品是研究古现代文明的重要文物,展品每一处的色彩、工艺和细节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因此,博物馆照明根据展示品感光特性,照明照度可以划分为3个级别,分别为50lux,150lux,300lux。
灯光作为博物馆场景的有机组成部分,应能真实还原展品的色彩、细节、层次、对比和锐度等,才能真实还原古现代的文化和历史。
游走在苏州博物馆的展品之中,我一直在思考苏博是如何利用灯光真实地地呈现展品的质地、色彩、制作工艺等细节的。
该区域通过模拟太阳光的照射效果,采用支架进行整体洗亮,让游客更清楚的观赏到所展示的展览品。并且把支架安装在屋檐后面,避免眩光给游客带来的不适应。
这两个区域的照明方式一样,左图游客从侧面进过时眩光比较严重,而右图却通过侧面挂帘子,减少了侧面经过时灯光给游客带来眩光。
采用盒子式的展示,可以通过把灯具隐藏在里面,减少眩光。
通过内透的照明手法,把展示区域做得通亮,突出所展示的物品。
灵动的灯光—功能性照明(局部照明)
(A)展柜里的小精灵—小展柜灯
对于需要展示展品的机理,质感,细节,工艺等,最好的帮手非小展柜灯莫属。
通过小展柜灯精准的光斑以及四周或者上下顶面布置,可以非常好的展示展品。
(B)陶瓷展示不要眩光--灯膜的运用
对于陶瓷的展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陶瓷表面的反光特性。
如何去避免陶瓷表面产生二次眩光,苏博馆就很好的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采用底面灯膜,或者上下灯膜的形式,给展品提供了柔和均匀的照明。
(C)细节与整体兼顾--小射灯与灯膜结合运用
对于需要考虑展示展品的细节,又需要兼顾展品整体效果的时候,小射灯与灯膜结合运用就能很好的满足需求。
(D)展品与整体环境的融合--导轨射灯的掌控
展示不应该是单独的展示,展品除了需要展示自我外还需要跟整体空间环境和谐的融合,这样的一个展示才是合格的展示。
苏博馆显然也考虑到这点,他采用了导轨射灯做一个整体的掌控掌控,给展品一束光,让展品以一种自然的姿态呈现在人眼前。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