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前世今生探秘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法的前世今生探秘

发布时间:2017-02-22作者:林静

活性污泥法的诞生阶段

活性污泥法的研究工作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1882年对污水进行曝气研究,发现在任何情况下对污水进行曝气都会将腐败延迟,而且在曝气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硝酸盐。1911年,美国劳伦斯试验站的Clark研究生活污水对水体生物的影响,发现随着污水投加量的增加,池内出现沉淀物,并且将沉淀物排出后水就变得清澈。随后Fowler到访劳伦斯试验站并观看了Clark的试验,这让Fowler真正意识到悬浮颗粒的重要性。

1914年Fowler让其学生Ardern和Lockett重复他在美国看到的实验。将污水装入瓶子曝气,花费了六周才完成硝化过程;随后将上清液排出,保留污泥继续加入污水曝气,硝化作用缩短至三周,继续重复操作直至消化过程缩短至24小时。

1500520591717094965.png

Ardern和Lockett

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和推广

20世纪40年代,Gould、Hatfield等人开展了污泥曝气再生的研究;1947年,美国Austin污水厂面临着污水量急增的问题,原有活性污泥工艺难以完成处理任务,进行了吸附-再生工艺的中试及应用研究;1959年,Zablatsky等人明确提出了接触稳定( Contact stabilization)的概念。

1953年,荷兰公共卫生工程研究协会的Pasveer研究所提出了氧化沟工艺“帕斯维尔沟”,用于处理小区污水。

1914年, Arden和Lockett发明的活性污泥法最初采用充-排式操作,为SBR雏形。但因操作繁琐并未获得重视;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Irvine和澳大利亚Goronszy重新开展了对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研究后,人们才得以重新认识到SBR的优势。

1976年,德国Bohnke教授开发了AB工艺。该工艺在传统两段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段的污泥负荷,以高负荷、短泥龄的方式运行,而B段则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相似。

深井曝气工艺源自于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利用甲醇作为原料来合成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该研究需要极高的生物密度,为了解决溶解氧的问题,该公司设计了深井曝气装置。1949年,Okun开展了纯氧曝气应用于活性污泥系统的研究,1970年纯氧曝气才得到了商业化应用。

blob.png

活性污泥法的今天

厌氧氨氧化的发现——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Deflt理工大学Kuenen教授指导的学生Mulder在运行一个三级反应器系统时,观察到第二级流化床反应器中氮“不明去向”的大量消失,用常规知识无法解释其实验现象。结合1977年奥地利理论化学家Broda的化学热力学预测,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anammox(厌氧氨氧化)现象,由Jetten为主开始进行相关的基础研究,并由van Loosdrecht拓展到工程应用领域。

好氧颗粒污泥的发现——日本学者Mishima & Nakamura利用连续流好氧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第一次培养出了好氧颗粒污泥。

blob.png

活性污泥法一百周年纪念词(刘秋琳)

翻看史册,诞生百年的工艺并不少见,然而,历经百年却一直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的,却屈指可数。在这里,活性污泥做到了。我们不禁要问:活性污泥法何以历经百年沧桑而不衰?“百年老字号”的传承背后,又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因为简单。简单设计,简单运行,即可完成污水处理基本功能。而简单意味着可靠,意味着可以普及。活性污泥法凭借其简单、粗放、混沌的特质,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

有人说,师法自然。活性污泥法的诞生,便是带领人类突破禁锢,在自然里寻找到了污水处理事业咫尺之外的自由。而同时,他又是人类对于自然生态规律的一种自觉应用,师法自然,却不只是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客观规律的反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