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RFID 与 NFC 标准大揭秘

RFID 与 NFC 标准大揭秘

发布时间:2016-02-24作者:智汇张瑜

     RFID:    许多人对于RFID的感性认识都来自一则IBM的广告:一个在超市购物的青年一边逛一边往风衣里塞商品,到收银台后直接领取账单,而不需要掏钱付款。这则广告非常形象地给人们展示了RFID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读头和黏附在物体上的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或电感耦合进行数据通信,以达到对标签物品的自动识别。自动识别是指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RFID的主要频段有:125kHz,134.2kHz,13.56MHz,860-960 MHz,2.45GHz和5.8GHz.不同工作频率的RFID系统工作距离各有不同,应用领域也有差异。低频段(LF,125kHz,134.2kHz)的RFID系统主要用于动物识别,工厂数据采集等;高频(HF,13.56MHz)的RFID系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于门禁,智能交通等方面,LF和HF频段应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一般工作距离较小;超高频段(UHF,860-960 MHz)的RFID系统电子标签有效工作距离可以达到3-6米,适用于物流,供应链等领域。微波频段(2.45GHz和5.8GHz)则应用于集装箱管理和公路收费,UHF和微波频段应用电磁耦合方式工作,工作距离较远。    NFC: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目前,NFC论坛在全球拥有70多个成员,包括: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NEC公司、瑞萨科技公司、三星公司、德州仪器制造公司和Visa国际组织。NFC是在RFI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NFC从本质上与RFID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信号传输。    ISO/IEC 15963    ISO15693是针对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国际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标签和读写器的空气接口及数据通信规范,符合此标准的标签最远识读距离达到2米。工作场最小值0.15A/m,最大值5A/m.读写器到标签的编码方式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支持两种编码方式,分别为256选1模式和4选1模式。当为256选1模式时通信速率1.54KBIT/S,当为4选1模式时的通信速率为26.48kbits/s.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根据信号调试的方式不同,通信速率也不同,如下表所示,标签支持高速和低速两种通信速度:    ISO/IEC 15963应用场合    1)人员通道    人员通道是ISO15693标准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产品一般支持1维或二维方向的标签识别,典型标签读写距离120cm以上,目前广泛应用于个人身份识别、会议签到、图书馆管理、门禁控制、物品跟踪、物品防伪、仓储物流等领域。    2)全向通道    支持标签的三维方向读取,通道间距可达90cm以上,支持EAS、AFI检测模式,支持脱机应用及多天线并列使用,可自动统计并显示人员进出次数。主要应用于图书防盗、身份识别、会议签到、门禁控制、物品跟踪等领域    3)智能书架    智能书架是一套高性能的在架图书实时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现在架图书单品级物品识别,可完成馆藏图书监控、清点、图书查询定位,错架统计等功能。智能书架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定位准确等特点。可应用于图书、档案、文件管理等领域。    ISO/IEC14443    ISO14443是针对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适应于近场通信的RFID国际标准,他所支持的最大的识读距离为10cm,ISO14443标准定义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标签的空气接口及数据通信规范。    ISO14443规定了两种阅读器和近耦合IC卡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A型和B型即Type A和Type B,该标准支持的最小的数据通信速率为106Kbps,最大可支持848KBPS.    Type A是由Philips(NXP)等半导体公司最先首次开发和使用,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标准,从PCD到PICC采用ASK 100%的调幅调试方式,从PICC到PCD采用OOK副载波调试方式。    Type B是一个开放式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从PCD到PICC采用ASK 10%的调幅调试方式,从PICC到PCD采用BPSK副载波调试方式。    ISO14443应用场合    ISO14443标准主要应用于人员管理及小额支付的近距离安全识别领域。主要应用领域如,一卡通,会员管理,人员考勤,购物卡,身份识别,电子证件等等。    M24LR套件是基于M24LR04E-R的EEPROM的IC版本,设有双接口,并且可以随时使用在广泛的应用场合中,例如工业或医疗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套件包括两块功能不同的开发板。    特点:    1)M24LR开发板包括了M24LR04 EEEPROM I2C芯片,并且包含RMN6T/2的双接口和符合ISO/ IEC15693标准的RF接口,4 Kbit的EEPROM和具有密码保护功能的STM8L152C6T的68位微控制器SO8N套件,这其中包括了8 KB的STTS7510WB3F闪存,低电压数字温度传感器,20X40 mm的感应天线,PCB板上焊接了两个功能按钮(分别为使用键和复位键)。    2)RF接收板CR95HF-VMD5T包含了一块13.56兆赫的多协议非接触式收发IC芯片,连接STM32F103CB的32位微控制器SPI和UART串行数据接口,128字节的闪存,47x 34mm的13.56 MHz感应天线,以及相关电路的USB连接端口,能够与PC主机进行通信,并为开发板供电。

    RFID:

  许多人对于RFID的感性认识都来自一则IBM的广告:一个在超市购物的青年一边逛一边往风衣里塞商品,到收银台后直接领取账单,而不需要掏钱付款。这则广告非常形象地给人们展示了RFID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基本原理是通过读头和黏附在物体上的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或电感耦合进行数据通信,以达到对标签物品的自动识别。自动识别是指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RFID的主要频段有:125kHz,134.2kHz,13.56MHz,860-960  MHz,2.45GHz和5.8GHz.不同工作频率的RFID系统工作距离各有不同,应用领域也有差异。低频段(LF,125kHz,134.2kHz)的RFID系统主要用于动物识别,工厂数据采集等;高频(HF,13.56MHz)的RFID系统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广泛应用于门禁,智能交通等方面,LF和HF频段应用电感耦合方式工作,一般工作距离较小;超高频段(UHF,860-960  MHz)的RFID系统电子标签有效工作距离可以达到3-6米,适用于物流,供应链等领域。微波频段(2.45GHz和5.8GHz)则应用于集装箱管理和公路收费,UHF和微波频段应用电磁耦合方式工作,工作距离较远。

  NFC:

  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缩写,即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由飞利浦和索尼公司共同开发的NFC是一种非接触式识别和互联技术,可以在移动设备、消费类电子产品、PC和智能控件工具间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NFC提供了一种简单、触控式的解决方案,可以让消费者简单直观地交换信息、访问内容与服务。目前,NFC论坛在全球拥有70多个成员,包括:万事达卡国际组织、松下电子工业有限公司、微软公司、摩托罗拉公司、NEC公司、瑞萨科技公司、三星公司、德州仪器制造公司和Visa国际组织。NFC是在RFID的基础上发展而来,NFC从本质上与RFID没有太大区别,都是基于地理位置相近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信号传输。

  ISO/IEC 15963

  ISO15693是针对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国际标准,该标准定义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标签和读写器的空气接口及数据通信规范,符合此标准的标签最远识读距离达到2米。工作场最小值0.15A/m,最大值5A/m.读写器到标签的编码方式采用脉冲位置调制,支持两种编码方式,分别为256选1模式和4选1模式。当为256选1模式时通信速率1.54KBIT/S,当为4选1模式时的通信速率为26.48kbits/s.标签到读写器的数据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方式,根据信号调试的方式不同,通信速率也不同,如下表所示,标签支持高速和低速两种通信速度:

  ISO/IEC 15963应用场合

  1)人员通道

  人员通道是ISO15693标准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产品一般支持1维或二维方向的标签识别,典型标签读写距离120cm以上,目前广泛应用于个人身份识别、会议签到、图书馆管理、门禁控制、物品跟踪、物品防伪、仓储物流等领域。

  2)全向通道

  支持标签的三维方向读取,通道间距可达90cm以上,支持EAS、AFI检测模式,支持脱机应用及多天线并列使用,可自动统计并显示人员进出次数。主要应用于图书防盗、身份识别、会议签到、门禁控制、物品跟踪等领域

  3)智能书架

  智能书架是一套高性能的在架图书实时管理系统,利用RFID技术实现在架图书单品级物品识别,可完成馆藏图书监控、清点、图书查询定位,错架统计等功能。智能书架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定位准确等特点。可应用于图书、档案、文件管理等领域。

  ISO/IEC14443

  ISO14443是针对射频识别应用的一个适应于近场通信的RFID国际标准,他所支持的最大的识读距离为10cm,ISO14443标准定义了工作在13.56Mhz下智能标签的空气接口及数据通信规范。

  ISO14443规定了两种阅读器和近耦合IC卡之间的数据传输方式:A型和B型即Type A和Type  B,该标准支持的最小的数据通信速率为106Kbps,最大可支持848KBPS.

  Type A是由Philips(NXP)等半导体公司最先首次开发和使用,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标准,从PCD到PICC采用ASK  100%的调幅调试方式,从PICC到PCD采用OOK副载波调试方式。

  Type B是一个开放式的非接触式智能卡标准,从PCD到PICC采用ASK  10%的调幅调试方式,从PICC到PCD采用BPSK副载波调试方式。

  ISO14443应用场合

  ISO14443标准主要应用于人员管理及小额支付的近距离安全识别领域。主要应用领域如,一卡通,会员管理,人员考勤,购物卡,身份识别,电子证件等等。

  M24LR套件是基于M24LR04E-R的EEPROM的IC版本,设有双接口,并且可以随时使用在广泛的应用场合中,例如工业或医疗设备和消费电子产品,套件包括两块功能不同的开发板。

  特点:

  1)M24LR开发板包括了M24LR04 EEEPROM I2C芯片,并且包含RMN6T/2的双接口和符合ISO/ IEC15693标准的RF接口,4  Kbit的EEPROM和具有密码保护功能的STM8L152C6T的68位微控制器SO8N套件,这其中包括了8  KB的STTS7510WB3F闪存,低电压数字温度传感器,20X40 mm的感应天线,PCB板上焊接了两个功能按钮(分别为使用键和复位键)。

  2)RF接收板CR95HF-VMD5T包含了一块13.56兆赫的多协议非接触式收发IC芯片,连接STM32F103CB的32位微控制器SPI和UART串行数据接口,128字节的闪存,47x  34mm的13.56 MHz感应天线,以及相关电路的USB连接端口,能够与PC主机进行通信,并为开发板供电。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