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水稻全程机械化“瓶颈多”但市场大

水稻全程机械化“瓶颈多”但市场大

发布时间:2018-03-14作者:林静

  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稻”被列为五谷之一。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如今我国水稻机械化虽小有成就,但机械化瓶颈依然存在。

 
  我国水稻机械化“瓶颈”
 
  地形复杂成机插“瓶颈”之一。在我国多地,水稻生产在耕作及收获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由于机械插秧技术起步晚,并且水稻种植地形复杂、种植规模小而分散等多种原因,使得部分地区农户多数还是选择水稻抛秧和人工移栽的方式,因此水稻机插技术成为了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率提高的瓶颈。
 
  机械技术门槛高,农民存在一时“抵触”心理。水稻育插秧技术涉及到机械技术和水稻种植技术,因此在推广水稻育插秧技术的进程中必须做到两个结合,即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但农民在没有熟练掌握育秧技术的前提下,机插技术操作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甚至还有可能会影响一年来水稻的产量和收成,这使得广大乡村农民对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存在畏惧心理,难于接受机插技术的推广。
 
  国产机械产量低,欧美、日韩等“洋”牌水稻机械充斥着我国庞大的市场。2017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3000万平方米,占全国粮食种植面积的34%。2017年
 
  水稻机械化市场广阔
 
  不足越多,上升空间就越大。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因此虽然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瓶颈依然存在,但不可否定的是水稻机械化拥有广阔的市场需求。
 
  国家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约为45万亩,已成为我国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在国家农业部全力推进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支持引导下,加快突破薄弱环节生产机械化。2017年我国水稻机插(播)率达到46.5%,且要求到2020年全国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以上。时间紧任务重,我国国内水稻生产机械市场仍有大量未开发资源。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日渐繁荣,多数企业也已为“走出去”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1月,雷沃重工海外业务再传捷报,雷沃AF88纵轴流水稻联合收割机再获印尼政府150台采购订单,实现新年开门红。2017年,雷沃重工在东南亚市场各项核心业务呈现出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实现拖拉机出口同比增长15%,水稻机出口同比增长33%,“一带一路”已成为雷沃重工海外业务新的突破口。“一带一路”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及全球农业资源共享,为全球农机行业提供新契机。
 
  综上,不管是国内还是海外,水稻生产机械都存在着大量的市场缺口。面对市场利好因素,我国农机企业应加大对插秧机械的自主创新打破“洋机械”垄断局面,提高民族品牌的竞争力。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