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感器受益环境监测 技术突破成为关键引擎

传感器受益环境监测 技术突破成为关键引擎

发布时间:2017-03-16作者:林静

在业内专家看来,没有传感器,智能制造等实体经济也就成为“空中楼阁”。据权威统计获悉,未来五年内传感器的年增长复合率将达到7.5%,销售额至2021年将高达101亿美元。

对传感器产业如何发展,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近期表示,《智能传感器产业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已经部长办公会正式审议通过。《指南》涉及新型智能传感器发展,面向消费、汽车、工控、健康医疗等重点行业示范应用,建设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等任务。在郭源生看来,《指南》定位准确,抓到了点子上,将切实为产业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及建议。

重庆市深入贯彻落实《指南》落实,多举措推进传感器发展,力争2020年产业规模将达200亿。根据规划,到2020年,重庆传感器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并培育5家产值超10亿元、50家产值超1亿元的传感器骨干企业以及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和创新载体。无独有偶,近期传感器在技术上,频频打破壁垒,在国际内外都取得了可观的成绩,将直接受益环境监测等重点领域。

传感器广泛受益环境监测 技术突破成为关键引擎

新型纳米传感器可检测多种有害气体

纳米气体传感器创新厂商AerNos近日宣布,它们开发出了一款微型、高精度、经济型纳米气体传感器,能够同时探测多种ppb级(十亿分之一)的有害气体,这款气体传感器专为物联网互联设备集成而设计。

利用AerNos专利的AerCNT技术,其智慧城市空气污染纳米气体传感器(AerSCAP)产品线得以探测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地表臭氧、二氧化硫以及瓦斯泄漏。目前,AerNos AerSCAP产品提供三种配置,分别能够支持同时探测3、4、7种有害气体。AerNos AerSCAP产品为固定式和移动应用进行了优化设计,能够方便的集成进入现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如街灯、泊车计时器、交通灯、监控系统、公共运输系统以及其他智慧城市实施。

3D打印无线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大面积环境

近日,沙特阿拉伯国际阿布杜拉科技大学(KAUST)的一个研究小组发表了一篇论文,提出了3D打印的一次性无线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大面积环境。研究表明,3D打印作为制造低成本的、完全集成无线传感器的潜力,可用于极端环境条件,如森林火灾和工业泄漏。

用于监测湿度的空气电容器、电路板,以及一个完整的金属条盒,用于随后的传感器和一个天线。三个核心部分同时3D打印在Stratasys的刚性不透明VeroBlackPlus材料中。然后将金属、导电条纹打印到包装的壁上,以使传感器用于检测气体和温度。它们是由内部研究人员开发的一种银色墨水进行的二维喷墨打印。

世界首款可同时测定流体中pH和氯离子传感器诞生

Imec和Holst中心(比利时鲁汶和荷兰埃因霍温)的研究人员相信他们拥有了世界第一款可同时测定流体中pH和氯离子(Cl-)水平的微型传感器。这种创新对于在环境监测、精准农业和个性化医疗诊断等应用中的离子浓度的精确长期测量是必须的。借助系统单芯片(SoC)整合的可能性,它可以在物联网(IoT)设置中实现大规模和具成本效益的部署。其创新的电极设计与当今用于测量单离子浓度的标准组件相比具有相似或更好的性能,并允许进行其他的离子测定。

据权威统计,未来五年内传感器的年增长复合率将达到7.5%,销售额至2021年将高达101亿美元。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攻坚阶段,智能制造成为主攻方向,但传感器却成为最大的“短板”,庞大的传感器市场正蓄势待发!

未来,传感器产业发展将离不开对构建完整产业链的构建。传感器品牌应紧抓市场机遇,政策红利,充分借助智能终端、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建立传感器本地配套体系,最终从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平台载体等多维度,建立健全传感器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强化市场环境建设,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