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机器人开始写剧本 影视界要变天了吗?

机器人开始写剧本 影视界要变天了吗?

发布时间:2017-03-19作者:沧海一土

  最近“机器人”显得无所不能:“阿尔法狗”围棋赛战胜了李世石,彭博社、美联社开始用机器人写部分新闻报道。5月5日有消息传,由国家863“超脑计划”牵头研制的“高考机器人”将参加2017年高考,它的目标是要超过重点本科分数线。

  影视圈也在疯传,已有影视公司利用自己开发的软件对剧本创作进行指导和评估,“机器人开始写剧本了”。尽管如此,业内的编剧们并不认为自己的创意性劳动会被取代,因为机器人没有鲜活的情感。

  缘起

  机器人写剧本悄悄进行

  “机器人写剧本”的说法,缘起于一场名为“原创与IP相煎何太急”的论坛上,阿里影业副总裁徐远翔称,阿里影业今后将不再请专业编剧,而是“IP的贴吧吧主和同人小说的作者PK”写故事。此言一出,引发众多编剧的口诛笔伐。随后又有报道称,阿里的编剧机器人已推出内测版本,它创作一个完整的电影剧本仅需30分钟。

  对传闻中的说法,徐远翔表示这是个误会。他自己是编剧出身,深知剧本的重要性,但依旧引发了编剧、IP及电影方面的多方讨论。

  本报记者随后证实,微信圈中广泛流传的“阿里机器人30分钟写一个电影剧本”,是个假新闻。但事实上,业内开始有许多影视公司利用自己开发的软件来对剧本创作进行指导和评估,“观众喜欢看什么,往哪个方向修改,电脑拥有的数据是强大的,可以修改剧本。”一位影视剧公司剧本策划人告诉记者,“对于各家制片方来说,机器人写剧本目前还是悄悄进行,不能太张扬,毕竟好的剧本还要依靠专业编剧,明确说用机器人写作,会得罪专业编剧。”

  观点

  机器人没有鲜活的感情

  尽管“机器人写剧本”并未张扬,但还是引发了编剧圈强烈的反对声音。本报记者随机采访了五位编剧,其中三位以非常明确的态度予以回应,“机器人写剧本,就是胡闹,不值得一驳。”

  山东编剧昃文江认为,机器人的水准只能是照猫画虎的极粗线条的勾勒,而优秀的剧本,优秀的故事,是脑力智慧下的精雕细刻,机器人绝对完不成,“机器人阿尔法狗与韩国棋手李世石的对弈,与剧本的创作有着本质区别,围棋以及类似的棋牌类竞技,规则是可以数字化的,可以用计算机预测运算轨迹。艺术创作讲究的是灵感,是共鸣,是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白发三千丈的夸张与变形,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的人生感慨,这些人类的情感,机器人绝难完成。”

  身兼编剧、导演和影视公司制作人身份的鸿水分析说,从制片人的角度出发,“机器人写剧本”是影视制作中比较急功近利的一种做法,“看上去有意思,但意义不大。”鸿水还从编剧的角度分析了机器人写剧本的意义并不大,“人是活的,是带有情感的,而机器人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是大数据分析出来的整理报告,是没有鲜活生命的东西。”

  曾创作过《铁齿铜牙纪晓岚3》《一起来看流星雨》的著名编剧汪海林,在北京电影节的编剧论坛上曾表示,机器人无法写出如“伤痕文学”这样的剧本。他调侃说:“我们也一直在秘密研究制片人机器人,以形成一种对接。”

  本质

  编剧创意权与IP之争

  “机器人写剧本”,从本质上说,是编剧创意权与IP之争,也就是编剧与购买了IP的投资方之争。

  IP(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可以指内容,比如流行的小说,脍炙人口的歌曲,很有名的影视作品。2015年以来,IP开发成为影视圈第一热点,但凡有一定知名度的IP,比如网络小说的版权等,都已被影视公司收购,甚至“新华字典”这个IP也已经被收购,将被拍成电影。

  拥有IP不等于一个好的影视作品,好的IP还要经过编剧的创作才能成为好的影视作品,“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影视公司把IP交给编剧改编,认为编剧只是改编,不存在创意,实际上改编作品80%以上都是编剧原创,但资本运作却不愿意承认。”创作过《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影视剧的编剧余飞表示,网络小说写手数量众多,按照影视公司提出的“机器人”操作理论,为什么这类网络写手不直接写剧本呢?事实是,“大量的网络写手确实没有经历过专业的培训,也没有实战能力,没有十几二十个戏是做不了编剧的。”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