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杭州湾跨海大桥检测:无人机能发现头发般细缝隙

杭州湾跨海大桥检测:无人机能发现头发般细缝隙

发布时间:2017-03-19作者:沧海一土

  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8年,一直是宁波的一张闪亮名片,曾被美国媒体评选为“世界12大奇迹桥梁”的世界一流大桥。昨天,来自宁波市公路局的消息,大桥在全省高速公路养护考核中再次拔得头筹,这已经是连续8年蝉联全省冠军。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宁波正在编制大桥养护标准,年底前完成,有望成为今后全国特大桥梁养护的“国标”。

  操作人员启动无人机对大桥进行检测

  智能爬索机器人在检测拉索

  养护工在路面捡垃圾

  全长36公里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如何健康体检的?给大桥做检测的机器是不是都很“高大上”?记者带你全程揭秘。

  大桥是否“健康”?

  各项身体指标良好

  正值青年身体倍棒

  大桥建成运营8年,目前的健康状况怎么样?“大桥正值青年,身体倍棒。”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养护部经理王金权说,从每年的测评结果来看,大桥整体技术状况良好,全线桥梁的技术状况评定等级都达到一类。这里的检测项目包括大桥结构强度、安全性能、耐久性等多项指标。

  在最近的2015年度全省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检查考核中,杭州湾跨海大桥以96.21分,再次夺得全省高速公路交通流量较大路段养护管理工作考核第一名,连续8年蝉联全省冠军。

  “八连冠”实属不易,大桥有什么特别的“保养秘方”吗?“大桥实行的是精细化养护,确保百年工程的质量。”王金权说,大桥每年进行一次全方面的健康体检,项目多达几十项,日常检查更是不断。宁波已经编制了大桥中长期养护规划,这在全国还是第一个。实施以后,国内很多知名桥梁的养护单位都跑来宁波取经,该项目曾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大桥有一套完善的健康监测系统,可以在百年服役期内及时“感知桥梁”,尽早发现运营中桥梁结构自身及行车所面临的危险,检测桥梁的结构使用状态及其发展趋势。在桥梁结构危险处于萌芽阶段就能发出警示,降低桥梁灾害性事故发生的概率。全线安装了435台摄像头,可24小时实时监测。如果碰上大桥上有大型的抛洒物或有行人下车拍照,系统都会自动报警。

  大桥如何“体检”?

  秘密武器:无人机主要技能:查找裂缝

  能发现大桥表面头发丝一般细的缝隙

  在外行人眼里,高速公路养护可能就是修修补补,但大桥养护精细化多了。平日里给大桥做检测的机器都挺“高大上”,比如能发现头发丝般缝隙的智能检测设备——“无人机”。宁波从2014年在大桥上使用,这在国内桥梁中不多见,一次的检测费就要10来万元。

  “无人机”如何给大桥体检?有多厉害呢?

  这种无人机搭载2000万像素的高清摄像机,对大桥的结构表面进行近距离拍摄。主要是在检测人员不方便到达的地方工作,看外观病害,最拿手的就是查找裂缝。哪怕是头发丝一般细的裂缝都能发现,精度可以达到0.2mm。无人机拍摄的画面通过微波传输到地面接收设备上进行储存,后期技术人员可以再对画面分析、识别和深度处理。

  大桥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说,以前,传统的桥梁检测主要借助望远镜、桥梁检测车等仪器,依靠肉眼观察桥梁构件是否出现裂缝、破损等病害。但对杭州湾跨海大桥,特别是海中平台匝道桥这种特殊结构形式,传统的检测方式不光效率低、难度大,而且检测精细度远远不够。应用这种无人机技术,就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一难题。

  秘密武器:智能爬索机器人主要技能:检测斜拉索

  哪怕在上百米高空

  照样能“明察秋毫”

  杭州湾跨海大桥有南北两个航道桥,高高矗立。其中,北航道桥的索塔高178.8米,南航道桥索塔高194.3米。传统人工检测方式主要采用“蜘蛛人”高空攀爬,自上而下,这样对结构健康监测比较直观。“蜘蛛人”头戴安全帽,身上系着绳索、带着工具箱,一点点攀爬检测,就像是一群“高空舞者”。

  “蜘蛛人”能上100米的索塔,但面对细细的斜拉索就束手无策了。杭州湾跨海大桥一共有192根斜拉索,检测人员根本无法上去检测。斜拉索检测用到的秘密武器,就是智能爬索机器人。重14公斤的小家伙,自带拍摄功能,行动灵活,能轻松爬上194米高的索塔。

  别看爬索机器人个头不大,但工作效率挺高,一天能爬20根斜拉索,基本上工作一个多星期就能把大桥所有的斜拉索都检查一遍了。

  细细观察,爬索机器人有8个轮子,依靠履带的传输在斜拉索上攀爬。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机器人进退自如。工作人员盯着屏幕,而机器人可以按照指示操控自如。发现问题,能停下来详细检查,所有的影像数据都会记录在案。“就像是检测人员的眼睛,哪怕是在100多米的高空,照样能‘明察秋毫’。重点部位,还可以调整远近焦距,看得更清楚。”检测人员薛磊说。

  大桥如何“保养”?

  秘密武器:“护桥使者”主要技能:日常养护

  跨海大桥背后

  有近400人从事养护工作

  今年57岁的刘国定就是杭州湾跨海大桥上的一名普通养护工,从建成运营到现在,守护大桥8年多了。早上7时30分,一辆清扫车缓缓驶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应急车道,刘师傅就坐在清扫车上。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沿着大桥捡拾桥面上的垃圾。

  “规定的车速是每小时5公里以内,风大时会更慢点。”刘师傅告诉记者,基本上开一段就要下车捡拾垃圾。“大多数是一些私家车主丢出来的生活垃圾,用过的餐巾纸,喝完的饮料瓶或易拉罐,有的是塑料袋。一天下来这样的垃圾要捡百来斤。”

  杭州湾跨海大桥横跨在海面上,而且路面铺的是沥青,不容易散热,桥面温度比普通的高速公路要高很多。最难熬的就是夏天,桥面温度直逼70℃,走在桥面上双脚发烫。“夏天温度高,普通的塑胶鞋磨损很快,一个夏天就要穿坏好几双鞋。”刘师傅笑着说。这份工作挺辛苦,而且危险系数高,穿梭在车流中捡拾都有几分提心吊胆,“能守护这样世界一流的大桥,我很自豪。”

  其实,大桥上有很多像刘师傅这样默默无闻的“护桥使者”。这座36公里的跨海大桥,背后有近400人从事养护工作,平均每天有50名工作人员忙着日常养护。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