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5作者:沧海一土
2016年4月10日上午11点,阜外医院郑宏主任办公室内,一道带着轻松却及其肯定的声音响起,“手术效果很好,恢复也很好。也没有引起其他的并发现象,放心吧!”,郑主任看着70多岁的付大爷的复查结果,笑着如此说。此刻屋子里还有不下三位主任级别专家级十余位主治大夫。
也许你会有疑惑,是什么样的一个病例一次复查后会引起这样的关注?让我们把时间倒回,定格在刚刚结束的中国心脏介入大会那一天,那一刻……
“这手术不可能成功!……”医生们一个个悄然离去,有的摇着头,有的怕人抓到似的踮起脚尖俯身一闪就消失了,刚才还略显拥挤的手术室顿时安静了下来。2016年3月18日上午,阜外医院心导管室,气氛有点凝固,时间仿佛静止了。幸好病人没有看见,那个70多岁的老者,此刻正漫无目的而又一无所知地躺在手术台上——几天前,他因心脏缺损引发的喘憋越来越严重来到阜外医院就医,传统开胸手术,对他而言心理负担太重了,毕竟七十几岁的人了,他只好有一搭无一搭地选择介入治疗来碰碰运气。如今伴随他的除了写满他数据影像的大大小小的显示屏在不停地闪烁,干净又略显冰冷的手术室就只有郑宏了,那是他的主刀大夫,在推送鞘管及放置第二个封堵器的时候不太顺利,很多观摩医生转身走了,但这没什么,郑宏深信他已把病人3D打印的心脏试模研究了很多遍,手术方案完备,剩下的就是一点点认真和耐心了。“这么大的缺损不开胸手术行吗?!”“术前为什么不做个食道超声?”“你这样不行,建议穿刺两侧股静脉并放两套输送系统来放置两个封堵伞”各种术前术中的质疑之声从来就没有断过。此时,人去室空,反而清净了,各种争论如浮云一样从他耳边飘过,“给我拿个26的PDA封堵器。”他坚定地说,“26的伞应该更稳当。”
图1、2016 CIT郑宏教授正利用3D模型进行现场讲解
按照郑宏事先设计的方案,仅穿刺了右侧的股静脉,先释放上方中央型房缺伞,然后再寻找下方的下腔型房缺,采用动脉导管未封闭封堵器(PDA)进行封堵,因为那样病人的痛苦和不适感会最小,但手术难度会增加不少。推送鞘管不顺利没关系,他通过放入扩张管将鞘管送至左房内并回拉PDA封堵器至下腔型房缺内,透视显示其形态凹陷良好。封堵器大小合适,来回推拉也不脱离。这时,让床旁超声检测看封堵器是否放置到位?可由于患者除并发多孔缺损外还合并有膨突瘤,超声怎么也无法看清封堵器位置情况。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增加了一个右心造影,通过造影剂再循环,看到封堵器与左房底边贴壁非常到位后,他放心地释放了第二个封堵器,之后显示两枚封堵器非常完美地将两个大缺损封闭并牢固地定在房间隔上。手术用时30分钟,时间定格在2016年3月18日11时46分,郑宏很平淡地说了一句“做完了,挺好的。”然后就高高兴兴拿着他那两个3D心脏试模出门来,说:“我要好好给大家讲讲这个。”70多岁的老人听见了,感激地说了一句“谢谢啊”。
图2、2016 CIT国际会议结构性心脏病主会场正在进行介入治疗手术演示
听到这声感谢的,除了郑宏,还有距离手术室20公里远,正在收看直播的数千名心脏病专家——第十四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简称CIT)2016年3月17至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世界各地7000多名心脏血管病领域、介入放射与影像学领域和其它相关卫生领域的专家参加与会。3月18日为大家示范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手术演示并进行实况转播的就是如上所述的这台手术。有些先知先觉的医生开始私下议论:“传统的超声、CT+3D数据试模造就更精准安全的手术方案,3月18日这台手术,也许会改变世界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未来……”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