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三星/索尼执意抛弃:OLED电视这些是硬伤

三星/索尼执意抛弃:OLED电视这些是硬伤

发布时间:2017-03-25作者:沧海一土

  近来三星宣布抽身OLED电视,转而大力发展QLED(量子点)技术的消息引发不少业内人士和用户的讨论。

  还记得两年前的CES电子展上,三星、索尼在内的主要电视厂商都不约而同的秀出了自己的曲面OLED电视产品,并对画质表现、功耗等等指标进行了无限夸赞,一时间让人认为OLED就是未来中高端电视的主流技术。

  但是何原因让OLED在这么短时间内便开始失宠了呢?近日,笔者对OLED技术在电视应用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我们一起来看看。

  什么是OLED电视

  OLED全称“有机发光二极管”,是一种显示屏幕技术,OLED具有自发光特性,采用超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令机身薄如纸片;极端视角画面清晰可见,可视角度极为出色;零延迟的响应速度,绝无可能出现残影现象;通过柔软的基底材料进行制造,可实现曲面弯曲显示。

  三星/索尼执意抛弃:OLED电视这些是硬伤

  OLED电视优缺点

  一、OLED的优点

  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仅为LCD屏幕的1/3,并且重量也更轻;

  2、固态机构,没有液体物质,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

  3、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

  4、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

  5、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时仍能正常显示,而LCD则无法做到;

  6、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7、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比LCD要低;

  8、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

  二、OLED的缺点

  1、寿命通常只有5000小时,要低于LCD至少1万小时的寿命;

  2、不能实现大尺寸屏幕的量产,因此目前只适用于便携类的数码类产品;

  3、存在色彩纯度不够的问题,不容易显示出鲜艳、浓郁的色彩。

  三星/索尼执意抛弃:OLED电视这些是硬伤

  “OLED电视”和“LED电视”有本质区别:

  LED电视,实际上仍然是 LCD液晶屏幕,只不过背灯由原来的CCFL荧光灯改用了白色LED照明,故又称呼WLED(白光二极管)。

  OLED电视,已经不再需要LCD液晶面板,RGB色彩信号直接由OLED二极管显示,几乎已经不存在液晶的可视角度问题。

  “OLED电视”与“PDP等离子电视”比较:

  PDP等离子电视与OLED电视差距巨大,等离子技术被用在各品牌的高端产品系列,但由于高昂价格,市场上等离子电视产品寥寥无几,未能得到普及。再加上随后 LCD 液晶屏幕的高速发展与市场普及,等离子电视虽然被认为画面仍优于LCD,但其笨拙的产品体积、高于LCD数倍的价格,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

  虽然PDP在对比度、色彩、响应时间都高于LCD产品,其画面能和OLED媲美,但是,OLED显示产品在可以提供的显示密度、可视角度、单位能耗亮度等方面依然显著领先于PDP技术的产品,特别是在产品理想厚度上不到PDP的十分之一,显得更为轻薄。

  从制造成本上,在大尺寸显示方面OLED和PDP几乎旗鼓相当。但是生产线建设上,OLED的成本显著高于PDP,可能达到PDP产品生产线建设投资的数倍甚至是10倍。这是OLED产品量产的一大瓶颈。

  虽然OLED产品的制备投资更为巨大,但是PDP产品依然没有在市场中占据优势的可能。因为同样比PDP投资巨大的LCD产品已经获得了针对PDP主要的大尺寸显示器件的市场优势。这种优势会被可以继承LCD生产线的OLED技术全部继承。或者,可以这样认为,今天LCD的成功已经帮助OLED完成了第一步的投资。LCD向OLED的转化和升级不可避免,LCD战胜PDP的情景会被OLED在不远的将来继承。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