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星夜》再现:DNA折纸术不仅复活了梵高名作还可用于医疗

《星夜》再现:DNA折纸术不仅复活了梵高名作还可用于医疗

发布时间:2017-03-26作者:沧海一土

  梵高的《星夜》似乎格外受科学家们青睐。之前就曾有科学家利用细菌重现过这幅画。

  DNA折纸术不仅可用于医疗还复活了梵高名作

  细菌版《星夜》

  如今,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折叠的DNA分子,创作出了属于他们自己的、仅有一枚硬币宽的微缩版《星夜》。有朝一日,这项技术也许可用于打造微型生物传感器或靶向送药。

  这项技术被称为“DNA折纸术”。此前已有科学家利用这项技术创造了多种不同形状的作品,但《星夜》是科学家第一次成功证明可在计算机芯片上扩展并构建大量DNA装置。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详细描述了这一研究成果。

  “每人都认同分子终将构成未来的设备装置,”加州理工学院DNA折纸术创始者及论文共同作者保罗·罗斯蒙德说道。“然而如何将它们连接起来?怎样把它们串连成回路?又该如何对它们加以利用?分子与宏观世界之间需要一个接口,而这正是我们所研究的东西。”

  从罗斯蒙德出于好玩做出的第一个折叠DNA组到现在,已过去了十年。2008年,他创作的纳米级笑脸、星星、雪花和一幅微缩西半球地图甚至被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里展出。科学与艺术的联姻莫过于此。

  DNA折纸术不仅可用于医疗还复活了梵高名作

  罗斯蒙德团队创作出的DNA折纸笑脸

  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包含了制造蛋白质所需的一切遗传指令。它有四种碱基,被称为A、T、G和C。A总是与T配对,G总是与C配对。

  为了创造出特定的形状,罗斯蒙德将一条DNA长链反复折叠成自己想要的任意形状或图案(事先以计算机建模设计好的),然后在关键位置用DNA短链构成的“图钉”将其衔接起来。每个V型图钉都通过碱基序列组成的两条“手臂”与DNA长链上的互补序列“钉”在一起。随后,罗斯蒙德将DNA长链在盐溶液中加热,令其自行组装成想要的图案。

  在计算机上设计图案需要花大约一周时间,接下来合成DNA也要一周左右,而实际的自组装只需数小时。“然而你面对的就是在溶液中漂浮的孤立装置,无法与其他任何东西相连,无法接入回路,甚至连测量其性能都非常困难。”

  DNA折纸术不仅可用于医疗还复活了梵高名作

  一长串DNA折纸笑脸

  罗斯蒙德明白,如果想要投入实际应用,他就必须想办法将他的DNA折纸与硅微加工整合在一起。2009年,他与IBM的科学家们联手在芯片上添置了和DNA折纸大小及形状一模一样的黏片。只要将含有DNA的溶液倾倒在芯片上,DNA分子就会附着在这些黏片上。这样得来的DNA形状就发挥了“脚手架”的作用,可以与诸如荧光分子之类的其他小部件连接在一起。

  自此,罗斯蒙德与他的同事们便一直致力于改良这项技术。在过去的6年间,他与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后艾什温·戈皮纳特一起证明了他们可以将DNA折纸置于几乎所有制作计算机芯片的表面。他们在最新的论文中谈及了初次应用:利用这种方法将荧光分子粘连成微型光源,一如将灯泡旋入灯座。这些实验中的“灯”就是调整至特定光波长的光子晶体微腔,在《星光》中呈现出一种深红色。

  DNA折纸术不仅可用于医疗还复活了梵高名作

  DNA折纸作品《星夜》

 

  注入的荧光分子按照特定波长发光,于是便“点亮”了“灯”。但位置才是关键:光子晶体微腔中某些位置的分子比其他位置的分子发出的光更亮。这就赋予了科学家们更大的自由来进行更多的创作。出于对梵高的热爱,戈皮纳特选择了《星夜》来展现DNA折纸术的强大威力。除此之外,他的灵感还来源于《神秘博士》系列剧集中的《文森特与博士》。在这一集中,万人迷的时间领主回到1890年,与虚构的梵高一起击退了进犯的外星怪兽。先前的作品往往只用到数个“灯”,而这一次,戈皮纳特大手笔地动用了共65536个这样的装置,以求忠实复原梵高的旷世杰作。

  物理学家则更希望发掘DNA折纸术的潜力,将其用于基础实验。例如,在接下来的一系列实验中,多个发射器将被放置于谐振器中,并使它们彼此同步。这一首次由罗伯特·狄克在1952年所预言的现象叫作“超辐射”。

  DNA折纸术不仅可用于医疗还复活了梵高名作

  梵高的原作《星夜》

  戈皮纳特将这种效应比喻为在桌上放置一排原本并不同步的节拍器,只要条件允许,便会随时间推移逐渐节拍一致。同样地,多个光发射器也会最终同步。“目前尚无人能完成这一实验,因为必须将发射器按照彼此间特定的距离摆放。”戈皮纳特称。他们的新论文无疑为这一实验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