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是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是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

发布时间:2017-03-27作者:沧海一土

  古代指纹技术的应用

  “指纹”技术能得到长足发展,和一个极其关键的哲学问题有关:怎么证明我是我?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巨龙,是公认的“指纹”发源地。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就开始盛行一种名为“封泥”的土法子:官员们为了防止文书被私拆,会将写有文书的木牍用绳子捆住,封以粘土,再按上自己的印章或指纹,接收的官员只要看到粘土上的指纹完好无损,就知道中途无人拆过。当人们每天照常拆开封上泥的文书时,并没有意识到,指纹身上的历史车轮,已经悄然转动。

img_1_封泥法.png

  唐代时期,指纹被官员和百姓们广泛用于文书、契约的落款上,开始初步具备“证明我是我”的作用;时至宋代,已经出现乡村豪强通过伪造指纹来霸占良家田地的“高智商犯罪”。而这起恶性案件,最终也因为“指纹”这一关键证据而被侦破。这意味着,当时的指纹识别技术(人眼),已经足以分辨出“是谁按的”以及“是不是当时按的”这两个关键维度的差异。

  在中国将指纹利用得越来越广泛的同时,外国人也没闲着。1892 年,远在大西洋沿岸的阿根廷,警方也根据留在门上的血污拇指印作为证据成功抓获了凶手,并将“指纹”作为定罪的重要凭据。很遗憾,在这方面,他们比中国整整晚了 800 年。

  在“指纹识别”乘上现代技术的高铁之前,还被中国人开发出一个非常有趣的“土用法”。

  1936 年,宁夏省在省内推行居民证制度。但当时的相机技术还未进入民用领域,给每个居民都拍张照片实在是太烧钱,怎么办呢?机智的官员想出一个妙招:办理证件时,让居民把双手交给工作人员查看,工作人员按顺序记下每只手指的特征。手指肚的纹路是同心圆的,记为 “O”,纹路不是同心圆的,记为 “X”;将这样得到的一组 XXXOOXOOXO 数据记录在身份证上,作为居民的身份识别工具。在这里,指纹仅仅通过数量的累计,就让“差异性”达到了指数级的暴增,得以成为居民们最早期的“身份证号”。

img_2_XO.png

  然而,和很多古代技术一样,指纹的广泛应用虽然是从中国开始,但相关现代技术的积累和爆发,全都是拜西方人的功劳。19 世纪,英国人收集了大量中国和日本的陶器文书,对上面的手指印产生兴趣并展开了研究。在 19 世纪末,英国人首次提出了“指纹具有唯一性”这一重磅观点。在此之外,他们还顺手证实了另一位学者在二十年前提出的一个理论:指纹终身不会变。

  如果说,日后指纹技术的发展速度如火箭一般迅速的话,那么在这一刻,它的燃料已经装填完毕了。

  现代指纹技术的飞速发展

  果然没过多久,标志着现代指纹学诞生的《指纹学》正式出版了;次年,另一个英国人以《指纹学》为依据建立了“指纹分类规则”,并在短短十几年间被英德美法多个国家纳为规范,不久后 FBI(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参与进来,主导将美国公民的指纹印上卡片并建立指纹库。到了 1969 年,仅 FBI 收集的指纹就覆盖了 1600 万人。而经验丰富的 FBI 也开始意识到人工搜集指纹太过繁琐,于是申请与美国国家标准局共同研发指纹识别技术,目前许多大型的自动指纹识别系统(AFIS)的公司也在此时创立和发展起来。20 世纪 90 年代初,我国也成功研制出了指纹识别系统。

  在当时的世界范围内,指纹识别暂时只应用于刑侦领域,并没有人意识到,这项新技术将如后来的智能手机一样席卷全球。

  进入 21 世纪,指纹渐渐进入民用领域。2003 年,富士通推出了第一款带有指纹识别的手机,但由于传感器限制,只能采用刮擦式的识别方式,意义大于实际,没有在市场引起波澜。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富士通采用的技术正是来自之后你我熟知的 AuthenTec 。

img_3_富士通F505i.jpg

  2012 年,苹果收购 AuthenTec 公司,业界震动;一年后 iPhone 5s 正式发布,将真正“好用”的指纹识别带到了大众面前 —— 这一次,指纹识别终于回到了最初的样子,像“在文书上按手印”一样方便、自然,无需任何学习成本。

img_4_iPhone5s.jpg

  两年后,华为 Mate 7 作为第一款 Android 指纹识别手机正式发布,这一次的方案来自瑞士公司 FPC,但由于指纹模块被放在了背面,受到不少吐槽。

  2014 年 12 月,魅族发布了第一款国内带有正面按压式指纹的 Android 手机 MX4 Pro ,这一次,指纹识别技术来自国内的汇顶科技。

img_5_MX4Pro.jpg

  其实 MX4 Pro 的指纹识别在实现过程上与 iPhone 并不相同;然而在实现结果上却和 iPhone 相差无几,MX4 Pro 上优秀的表现一时间为两家公司带来空前关注。至此,指纹识别技术已成 AuthenTec 、FPC、汇顶三足鼎立之势,搭载指纹识别的智能手机也如春笋相继冒出。

  2016 年 6 月,魅蓝3s 通过 699 的售价把指纹识别带进了百元机时代,为指纹识别“从土办法的广泛应用,到化为电子技术并再次被广泛应用,最终走进千家万户、成为一项人人都能用上的技术”的历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img_6_魅蓝3s.png

  指纹识别的未来

  前面说到,20 世纪时,FBI 不堪统计之重负,敦促大家一起研发自动指纹识别技术,一路刹不住车地从刑侦领域飙到了民用领域,进入民用领域之后,指纹识别技术在硬件方面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光学识别

  光学是最早期的指纹识别技术,只需要简单地将传感器的光线照射到手指表面获取纹路,作为识别的数据。公司打卡和门禁系统大都采用这种技术。在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器面前,你可以看到一个绿色或红色的小底灯照射在采集区域。

  由于光学识别只能止步于皮肤的表皮层,受手指是否干净的影响比较大。更严重的是,光学传感器可以接受伪造的指纹。目前,缺陷缠身的光学识别开始逐渐被淘汰。

img_7_光学指纹.jpg

  半导体识别

  半导体识别是目前最主流和成熟的识别技术,分为“电容识别”和“射频识别”。前者利用电容检测指纹的凹凸,虽然还是对手指的干净程度有较高要求,但好在已经具备了分辨 活体/伪造 指纹的能力,是目前指纹识别手机普遍采用的方案;后者使用微量的射频信号穿透手指的表皮层获取里层的纹路,是各家手机厂商下一步进化的方向。

  超声波识别

  超声波识别是去年由高通发起的方案,通过超声波对手指纹路采样,带来了两个令人振奋的新特性:

  1. 直接渗透到皮肤之下识别 3D 特征和血液流动情况。这意味着识别过程中不需要再保持手指干净,顺便大幅度提升了伪造指纹的门槛(血液流动)。

  2. 不需要手指直接接触。这意味着可以将识别模块沉到玻璃之下,不需要实体按键就足以完成识别。

  基于这两点我们有理由认为,在可见的未来里,高通的超声波识别最有可能成为指纹识别的终极方案。

  而在软件上,人类现在对指纹的利用也还远远不够 —— 甚至可以说,还处在早期开拓的蛮荒时代。

  因为每个人都明白,指纹的唯一性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而是以“单个指纹”为单位。

  这意味着,对于一个人来说,指纹并不是一把钥匙。

  而是十把。

  顺着这条思路,指纹识别的应用便无形中增加了无数的想象空间。

  当陌生人来借用手机时,你可以使用中指解锁,手机直接调出访客模式供他使用;当你需要给亲爱的发送消息时,用无名指解锁,一秒钟进入聊天页面;当家里熊孩子要玩游戏的时候,用小拇指解锁,自动进入游戏模式,只能访问游戏文件夹里的 App 内容;甚至可以给孩子买一个 iPad,平时他自己的手指只能解锁学习内容,唯有你才可以解锁游戏和上网功能……

  这些想象空间,很大程度上正囿于“电容式识别”的技术瓶颈的限制,当未来超声波识别成为主流,当识别深入到手指内部的 3D 特征,当个体识别准确率无限接近于 100% 的指纹技术再一次像今天这样被普及到百元机,更多充满想象力的指纹应用,将再一次近在你我眼前。

img_8_iPad.png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