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当3D打印技术遇上医疗 外科手术也能“私人订制”

当3D打印技术遇上医疗 外科手术也能“私人订制”

发布时间:2017-03-27作者:沧海一土

  如今3D打印早已不是什么新鲜技术。从机械零部件到公交车、飞机,从迪拜推出全球首座3D打印办公室到北京惊现双层豪华3D打印别墅,3D打印的成果越来越多。近年来,还有一些科学家另辟蹊径,把目光转移到了医疗领域。

当3D打印技术遇上医疗 外科手术也能“私人订制”

  3D打印技术进入医疗领域,擦出的火花更令人惊艳--它能精准地打印出药片和私人定制的“人体骨骼”,帮助医生突破医疗禁区,“完成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手术”。未来,这一技术目前发展如何?它离临床普及还有多远?

  患者福音 花小钱可以治大病

  2015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迎来一位27岁李姓女子,因为她不幸患上入侵性巨大肩胛骨肿瘤,如不根治,恐要截肢。为了挽救这名女子的肩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首次成功利用3D打印技术,精确制出钛合金肩胛骨假体,替这位癌症病人植入,置换掉原来肿瘤坏死的肩胛骨,打造了一个新的“铁肩”。

  “一开始是采集李女士左边肩胛骨大小、形状等数据,然后3D打印人工制作的树脂材料肩胛骨模型,再通过这个模型设计出手术方案,在模型上标注手术的螺钉孔、切除边界,之后再依照模型制作出钛合金人工肩胛骨。”深圳长郎三维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安徽长郎三维科技公司负责人吕文堂介绍说,最终3D打印的钛合金人工肩胛骨可谓是量身定做,非常匹配。手术医疗大概花费了10万元人民币,李女士是在4月初进行的手术,几天后便出院了,半年后已经恢复正常生活。

  吕文堂告诉记者,位于皖西北太和现代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长郎三维科技有限公司,正致力于打造中原地区最大的3D打印应用中心,集材料生产、装备制造、技术研发和公共服务为一体。

  “3D打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正带来医疗领域的巨大变革。”吕文堂举例说,有过胳膊摔伤的朋友一定对吊着的石膏板印象深刻,现在用不到了,通过三维扫描技术和3D打印技术“私人订制”的医疗护具,能够与你的骨骼肌肉完美契合,将受伤的胳膊保护地严丝合缝。“以前,专业运动员的医疗护具动辄几万十几万的价格,一套3D打印的护具可能只需要一千多块钱,而且效果更好。”

  不同于传统制造业的“减材制造”过程,3D打印采用的是“增材制造”。其产品是按照三维数据模型,由材料层层叠加“烧结”或“黏合”而成,整个生产过程不受任何复杂结构和生产工艺限制。任何空间结构复杂的产品,在3D打印机面前都是同样的程序生产。“因此,3D打印在医疗方面既能突破无限想象,又能极大地节约成本,花小钱就能看大病,绝对是患者的福音。”吕文堂说。

  突破禁区 完成“不可能的手术”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手术操作,可以使医生更直观地了解患者解剖结构,为手术方案的设计和改进、手术进路的选择和优化提供极大帮助,有助于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患者痛苦。

  同时,3D打印可帮助医生突破医疗禁区,完成过去无法完成的手术。如今,3D打印技术不仅能打印出与患者完全匹配的仿真器官,对复杂骨肿瘤,直接打印出植入患者体内的骨骼假体、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重建,也已经能完全实现。

  比如说要在患者的脊椎上面打孔,要置螺钉,可以根据患者的脊椎比如说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做一个精准的匹配的小挡板,使得医生在术前做了规划以后,手术中就能使用这个“导航板”精准地将螺钉打入椎弓根,避免伤到脊椎上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手术前做到心中有数,将医生原来头脑中的经验进行量化,做了术前的演练,手术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媒体报道,患者方先生今年27岁,两年前跌伤后造成距骨骨折,后导致距骨塌陷坏死,6月29日,方先生被收治到重庆市西南医院骨科运动医学中心。听说中心制作出3D打印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个性化距骨假体,可以让他重获正常行走的能力,他决心一试。当时他并不理解3D打印假体这种技术,等到主治医生拿着3D打印出来的距骨模型展示,他才恍然大悟。“这跟我自己的骨头长得一模一样,太神奇了。”

  “3D生物打印在精准医疗上大有可为。比如,我们可以把心脏病患者的二维影像数据转化为3D打印数据,以1∶1的比例,打印出一个可拆可拼的心脏模型。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病灶,制定出最科学的手术方案。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吕文堂介绍,长郎三维将在医疗器械领域进行大规模生产,安徽的医院很快将用上来自太和长郎三维科技公司生产的3D打印护具、义齿、骨骼甚至血管。

  前景可期 安全监管需要加强

  3D打印成果除了直接应用于医疗器械之外,还能够跟其他技术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

  近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低成本的3D打印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寨卡病毒。据悉,这个3D打印的检测装置只有易拉罐大小,成本只有2美元,而且它既不需要用电,也不用专业技术人员操作,患者只需提供一份唾液样本。而新西兰一家眼部护理企业设计了两款3D打印产品,专门搭载在智能手机上使用,进行眼睛前部视网膜检查,产品配有特殊透镜以及可变光学滤波器,可以将手机变成一个前端显微镜,用来显示眼睛前1/3部分的高分辨率图像,捕捉急性角膜病变,该产品体积很小,价钱仅为现有眼部护理设备的1/100。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医疗领域只占3D打印行业的1.6%,未来有望逐步增长到20%。3D打印技术让未来充满无限可能,而它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也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可见预见,3D打印作为全球的前沿科技,将在医疗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不过,3D打印医疗科技创新产品,目前主要为手术辅助工具及内植物,涉及塑料类、金属类及生物材料等多种材料。由于需应用于人体,或长期植入人体内,医疗安全不容忽视。一旦应用失当,可能危害使用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多位业内专家提出,3D打印科技创新产品制作工艺较新,目前尚缺乏相应评估标准,传统评审模式难以对其作出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这些因素使3D打印医疗科技创新产品在审批过程中遇到严重阻碍。

  全国人大代表刘忠军近年来多次在全国两会上建议成立专门机构,审批3D打印医疗科技创新产品。业内普遍认为,鉴于国内高端医疗产品主体依赖进口,而很多情形下医疗技术水平决定于相关器材和装备的现状,3D打印医疗科技创新产品的研发,或可成为我国医疗水平赶超世界和相关产业崛起的难得契机。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