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28作者:沧海一土
宋丹丹老师告诉我们把大象放冰箱总共要三步,今天再告诉大家一个只需三步的事情,就是一场大型足球综艺节目《豪门盛宴》VR版的制作,也只需要三步。
笔者有幸与本次《豪门盛宴》VR版的技术提供方七维科技的小伙伴了解到VR版的制作流程,现与大家一起分享。
1、 AR效果的制作
拿《豪门盛宴》举例,这次VR版视频里植入的AR素材包括舞台对面的此次欧洲杯东道主的象征凯旋门,与足球运动息息相关的绿茵草地,舞台左右代表当日比赛队伍的标志,以及舞台上空倒映着的欧洲版图的缤纷星空。
首先设计师与节目导演组进行沟通,了解他们想要的需求,设计师根据节目的定位,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方案,然后与节目组沟通方案,说明最终的展现效果是大致怎样的,确定方案后出视觉效果图,最终修改定稿。
设计周期:7天
人力:1人
接下来是将平面设计效果图变成3D效果的过程,首先利用Maya软件建模,将平面设计效果图制作为3D模型,在用PS软件进行贴图纹理制作,让3D效果更加立体、生动,然后通过实时渲染引擎VIBOX对3D模型的位置/颜色/坐标等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和输出,以便通过计算将实景和虚拟进行实时的AR合成。
3D效果制作周期:10天
人力:3人
2、 VR全景拍摄
在AR素材制作好之后,第二大步骤就是拍摄《豪门盛宴》录制现场的全景视频。 这次《豪门盛宴》的VR版录制,总共采用了两个全景机位,其中一套是四目索尼α7的硬件组合,另外一套是八目Drift的硬件组合。
相比于目前直播比较常用的Go Pro和Drift镜头组合方案,索尼α7有更高的清晰度,输出的4K画质也会更佳,让观众可以拥有更佳的视觉体验。
拍摄2-3天,VR全景拍摄团队首先要与导演组沟通机位问题,根据现场灯光、舞台设置等因素,并平衡其他普通机位的位置,选择最佳的机位。最终选择的现场机位如下图。
机位确定好之后,提前1天开始布线并调试机器。先对每个镜头进行标定,检测出图像中的特征点,将标定文件拷入拼合软件中,求出畸变系数,进而对镜头间的拼合进行优化,尽量减小接缝问题。此外,现场使用的拼合软件的可以提供实时预览,通过现场观看拍摄效果,对每个镜头的角度在进行些微调,最大程度减小最终输出的画面畸变,同时还可以调节曝光度、白平衡、伽马值、色彩饱和度等等。
全部调试完成后,即可用拍摄设备进行正常拍摄,一般可以支持数个小时的不间断录制,通过实时拼接软件内置的拼接算法,实时输出拼合好的全景视频。
PS:从以往直播经验来看,目前已经支持过连续10个小时的不间断录制。其中本地录制的2K视频,1个小时占1G左右内存,时长受限于硬盘大小。
3、 VR全景与AR素材叠加
正式拍摄前,在整套全景拍摄设备调试完成后,开始调试负责AR叠加的渲染设备,通过调整各项参数,让AR素材与真实环境的融合更加贴切。
在叠加渲染效果之后,观众看到的视频不仅仅是普通的全景,不再是干巴巴的视频,而且有更多交互性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观感。
但体验过VR视频的用户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看舞台中央的明星也好、嘉宾也好,并不像普通视频一样,观感那么真切,甚至能够捕捉到嘉宾或观众的微表情,但360全景摄像机打破了这种传统视频镜头语言,模仿的是固定位置的个人视角,没有变焦的拉近或拉远,所以看起来也不像普通视频那样真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次豪门盛宴VR版特意在其中内置了普通视频窗口,在给观众沉浸感的同时,又避免牺牲清晰度,用这样一个小办法解决了VR视频的观感问题。
最后,再为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豪门盛宴的VR版本选择了录播形式,所以基本上分3步可以制作完成;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VR直播,传输到用户端,需要8个步骤:全景拍摄-实时缝合-实时AR渲染-视频编转码-云端计算-云端分发-全景播放器,这样用户就可以通过播放平台入口,将手机放到VR眼镜中体验了。
备注:豪门盛宴VR版体验可以通过下载CCTV5客户端,进入豪门盛宴专区-VR视频专区进行体验。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