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骨干网“光改”:普通光纤VS超低损光纤

骨干网“光改”:普通光纤VS超低损光纤

发布时间:2017-03-30作者:智汇李

  OFweek光通讯网消息,虽然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产业基地,但是,在这层光鲜亮丽的窗户纸背后,却明显看出产业链厂商们的懈怠,安于现状是病,国内一些企业的通病。中国电信科技委主任韦乐平在谈及下一代传送网时感慨:国内光纤光缆企业,思维太落后。

  据悉,一般光纤服役年限普遍为20年,今天的光纤要考虑到今后20年的网络需求,电信企业就应当抓紧商用超低损耗光纤(Ultra Low Loss,ULL),但是我们看到的却是:国内光纤光缆企业无法提供这一产品,最可怕的是,它们连尝试推出的想法都没有。

图

  铺骨干网,选光纤很重要

  上世纪90年代铺设的八纵八横骨干网如今临近退役,新一轮的光纤网络建设已经开启。然而,光纤的服役环境却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韦乐平介绍,未来5到10年,仅省际干线更新量就高达4万多公里。

  光纤作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极具“不动产”特质:一次到位、难以改动,需要考虑其寿命期内所有潜在的网络需求;并且,为了适应现有的机房、再生站、供电系统等基础设施,应尽量少作变动和新建。如此一来,面对新一轮的骨干网改造,就看运营商们的眼光远不远了。

  2013年,随着三大运营商陆续启动100G集采,骨干网全面进入100G时代。韦乐平根据目前的流量趋势判断:到2017年,中国骨干网最大截面带宽约为38T,需要5个100G系统,“届时,400G将是更合适的选择。”400G的来临,还有不到5年。

  今天我们部署光纤,必须考虑到100G、400G、1T乃至更高容量通信系统的传输需求。但是,在同样的光纤环境下,系统容量越高、传输距离越短:400G的传输距离约为100G的1/3。解决问题的最直接办法就是采用损耗更低的光纤。韦乐平分析:“相干通信的采用,使得制约速率的关键不再是CD、PMD,而是非线性和损耗。”

  普通光纤、低损耗光纤、超低损耗光纤

  业内根据光纤损耗,把光纤大致分为普通光纤、低损耗光纤、超低损耗光纤三类。其中,普通光纤衰减为0.20dB/km左右,低损耗光纤、超低损耗光纤的衰减分别小于0.185dB/km、0.170dB/km。目前,业内只有康宁公司可以提供商用的超低损耗光纤,2010年,华为、康宁曾在超低损耗光纤上首次实现了100G系统的3000公里传输。

图1/图2

  相比于普通光纤,低损耗、超低损耗光纤可分别减少跨段损耗2dB、3dB。“如果把3dB折合成跨段数,相当于后者翻倍,也就是总传输距离提升100%。”韦乐平称,即便是跨段数不变,也能带来每跨段提升17%的距离,总传输距离也提升了17%,“现在,已经没有任何一项技术能给运营商带来这样可观的技术收益了。”

  普通光纤 VS. 低损耗光纤

  传输距离的提升,意味着系统再生站的减少,而减少每一个再生站,就意味着数千万元人民币的投资。统计数字显示,从100G之后,系统容量越高,低损耗、超低损耗光纤能节约的再生站数量越多。到了400G时代,相比于普通光纤,低损耗光纤可减少20%的400G再生站,而超低损耗光纤更可以减少40%。

  2012年下半年,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启动大型网络模拟计算结果,在目前全国网络架构基础上,结合流量发展、网络更新趋势,假设骨干网10年内需要新建5万公里的超高速传输系统。模拟计算普通、低损耗、超低损耗光纤的网络总成本。

  模拟分析给出的结论十分明显:相比于普通光纤,低损耗光纤的光缆工程成本增加不到1%,但由于衰减降低带来的系统站点的减少,总传输系统成本降低了约10%,节约了10个亿;超低损耗光纤价格是普通光纤的3倍,但考虑到光缆成本、人工成本占大头,且保持不变,总光缆成本提升10%,但再生站明显减少,光传输系统总成本降低了月25%,能够节约25个亿,这可不是小数字了。

  “这还只计算了中国电信,如果加上联通、移动,那带来的改变该有多少?”韦乐平表示,低损耗光纤在成本增加极少的情况下,减少系统总成本,优势明显,近期可以采用。

图3

  据统计,目前康宁、富通、长飞、烽火已经基本实现低损耗光纤的规模化生产,年产能分别为800、300、300、500万纤芯公里,基本满足中国电信骨干网需求。

  相比于低损耗光纤,超低损耗光纤的成本优势更为突出。但是,全球光纤厂商中只有康宁可以提供超低损耗光纤的商用产品,已经习惯于“主导产业链”的运营商不习惯自己的供货商名单太过单薄,这会有“产业链风险”。

  为了推动超低损耗光纤产业链发展,韦乐平赴多家国内光纤厂商“商谈”,但结果令韦乐平大失所望:光纤厂商已经习惯于规模化发展,他们更希望产业链“一百年不变”,他们说他们过的很安逸,不想自找麻烦。

  韦乐平指出:“目前,超低损耗光纤可以先在局部的大跨段光缆中开展试点,以取得工程建设、维护经验。”我们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让产业链上的任何一方都看到成果,到那时,它们才能了解到使用超低损耗光纤的好处。

  回顾,低损耗光纤的发展史

  不过,超低损耗光纤的“难产”,也不能完全归结于是国内厂商的“思维”落后。毕竟,超低损耗光纤的技术与工艺,很大程度上是另外一个课题。

  1966年,高锟博士提出:光纤的高损耗并不是其本身固有的,而是由材料中所含的杂质引起的。他预言:降低材料中的杂质含量,可使光纤的损耗降至20dB/km甚至更小。此理论提出之后,产业界开始致力于光纤损耗的降低。

  1970年,康宁公司成功地研制了损耗为17dB/km的低损耗石英光纤,把光纤通信由理论变成了现实。1972年康宁把光纤的损耗降到7dB/km,1973年贝尔实验室又把光纤的损耗又降到2.5dB/km。到1985年,G.652光纤损耗最低已达0.19dB/km。

图4

  但其后,科学家发现光纤的衰减降低到0.18dB/km后很难进一步降低。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G.652光纤需要在纤芯中掺杂稀土元素锗来保证光纤的传输性能,这些“掺杂”元素增加了光纤的损耗,使其距离光纤的理论最低值——0.15dB/km尚有一定差距。

  1986年,第一根超低损耗光纤研制成功,但市场需求不足,超低损耗光纤仅用于海底通信等对损耗要求极高的领域。2008年,康宁率先推出商用且满足G.652规范的的超低损耗光纤——SMF-28 ULL,与普通光纤工艺不同,康宁借鉴了海底光纤技术,采用纯硅芯工艺,在纤芯区采用纯二氧化硅、包层掺氟,最大限度降低本征衰耗,衰耗低于0.168dB/km,同时符合G.652光纤标准,与现网兼容。

  海缆等特种光纤一直是我国光纤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中天、亨通、通光等海缆厂商一直向康宁、日本住友、藤仓等领先企业进口海底光纤,对于纯硅芯工艺的积累为零。直至最近,长飞方始研发出实验室超低损耗光纤样品,但距离产业化尚有不少距离。

图5

  2011年,国家电网在“电力天路”青藏直流联网工程中,将康宁超低损耗光纤应用于其中最长跨段——唐古拉山口沱沱河至安多段,实现了海拔5000米、全长300多公里无电中继,是目前国内高海拔、高寒环境下最长的无中继光纤通信系统;也是在2011年,阿联酋通信服务供应商Du公司采用康宁超低损耗光纤连接阿联酋全部7个酋长国,并且跨越复杂的沙漠地形,直接连接到沙特阿拉伯网络。

  两年来,超低损耗光纤系统运行稳定,为运营商大幅降低了建设成本,并免于复杂地形的运行、维护成本,陆续得到业内认可。

  超低损耗光纤已经登上舞台,留给国内厂商的响应时间已经不多了。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