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发布时间:2018-03-31作者:小王子

作者:上方文Q

  三星已经连续推出了两代3D立体堆叠的V-NAND闪存,2013年8月,三星电子宣布批量投产全球第一个采用3D垂直设计的NAND闪存“V-NAND”。2014年8月28日,三星又公布了第二代,堆叠的闪存竟然达到了32层,比第一代的24层又增加了三分之一。

  业内独一无二,那么三星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呢?要知道,在微观半导体层面,立体堆叠可不是搭积木。

  虽然三星之前也公布过大量V-NAND的技术资料,但都是表层的,ChipWorks则带我们进入了底层。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闪存技术可以追溯到1971年,此后长达35年的时间里一直都在使用浮动栅极,后来换成了电荷捕获,而三星没有做本质上的变革,主要是将存储电荷的氮化硅层(也叫做SONOS单元——Si/SiO/SiN/SiO/Si)给立了起来,使用多晶硅圆柱体作为衬底,将其他层环绕在这个中心圆柱上。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字线(wordline)就成了水平层,位线(bitline)连接在多晶硅圆柱体的顶部,选择栅极通过顶部和地步的导电层形成。

  三星说是用钨取代了金属栅极,24个字线层、2个虚拟字线层、2个开关栅极一共28层。

  图中还可以看到一个阻隔层(blockinglayer),位于金属栅极和氮化硅之间,表明电容耦合层至少使用了高K电介质,而不是传统的氧化物。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V-NAND之类的立体堆叠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蚀刻各种不同的层、为氮化硅圆柱通道蚀刻孔洞、分割字线的开槽、下达字线的穿孔……事实上,整个堆叠就是巨大的、无数的蚀刻问题。

  但是现在既然有了第二代成品,说明三星已经解决了这些麻烦。

  接下来就往芯片里边看吧。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这是V-NAND的裸片照片,似乎没什么很特殊的,但是注意左侧。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这是裸片上的标记:末尾的A代表第二代,DG通常代表容量128Gb,不过这里是大约86Gb(128GB固态硬盘里有12个这种裸片)。

  三星在国际固态电路会议上描述的是一个128Gb裸片,面积约133平方毫米,而这里的面积只有85平方毫米,也就是存储密度从0.96Gb/mm2提高到了0.99Gb/mm2。

  接下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一下侧面,更能看出立体堆叠的精妙。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这张图似乎看不到任何字线层的穿孔。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放大一些,看左边,就是堆叠阵列。字线中间填充的是钨(白条)。

揭秘:三星3D立体闪存是如何堆叠起来的?

  继续放大,可以清楚地看到位线。数一数共有38个堆叠层,包括32个字线、4个虚拟字线、顶部和底部的开关晶体管。

  材料分析还在进行中,猜测三个互联层分别是钨、铜、铝,就像三星其他很多存储芯片。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