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发布时间:2017-04-01作者:林静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热点,图1是TUV的关于动力电池安全方面测试项目,大致分为安全测试(Safety Testing)和滥用测试(Abuse Testing)。其中挤压(crush)测试和针刺(nail penetration)测试属于滥用测试。这两项测试对电池的破坏性很大。挤压是直接对电池施加外部机械力,迫使电池发生形变,从而造成电池内部各部分的机械变形,产生外部\内部结构组织破坏(例如隔膜断裂、刺穿),产生内部短路,促发可能的热失控。针刺是外部金属异物直接刺入电池内部,刺穿电池内部组分,同样造成内部短路,促发可能的热失控。这里通过一些例子来看一下这两个测试。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图1 电池安全和滥用测试项目

先看一下LFP/C电池的测试。LFP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在滥用测试中有助于抑制或延缓热时空的发生。这里是ELIIY Power的50Ah(106Wh/kg)电池的一个案例,由TUV做的针刺测试。针刺刺入的位置在电池表面的中心。从钢针刺入的整个过程来看,该电池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现象,显示出较高的安全性(图2a-2c)。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图2 LFP 50Ah电池的针刺测试

关于针刺试验,EC Power利用仿真技术研究了钢针的粗细对NCM电池(5Ah,120Wh/kg)针刺测试结果的影响。有一组数据可供参考:20mm的钢针,针刺位置温度达到150摄氏度需要150秒;10mm钢针,针刺位置温度达到150摄氏度需要75秒;5mm钢针,针刺位置温度达到150摄氏度仅仅需要2秒(图3)。说明采用较细的钢针,在针刺位置的局部温升相对更快,更加容易造成电池热失控。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图3 钢针粗细对针刺结果的影响

图4同样是EIILY Power的50Ah LFP电池的挤压测试,挤压位置也在电池中间位置。从挤压头挤压到电池厚度一半左右的位置,电池没有观察到任何异常现象(图4a,4b)。继续挤压时,可以看到电池内部电解液喷射出来(图4c);继续挤压时,开始出现少量白烟(图4d);挤压到图4e位置时,观察到电池壳体开始发生破裂;图4f是100%挤压变形了,电池壳体已经被挤压破裂成两半,并且可以观察到在右边半块电池表面的塑料包装膜开始受热收缩,说明此时电池内部温升较快。尽管如此,在整个挤压过程中,电池没有出现着火、爆炸现象,显示出较好的安全特性。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图4 LFP 50Ah电池的挤压测试

图5是一个单体电池的挤压测试的失败案例。从挤压头开始挤压电池,电池就有少量白烟从顶部冒出(图5b),接着就开始喷射出大量白烟(图5c),紧接着在第六秒钟就喷射中大量火星和火焰,电池完全着火爆炸,数秒钟之内,着火爆炸产生的气体、烟雾、飞溅出来的残留物就弥漫到整个测试房间内。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图5 挤压测试失败案例

我们看一下锂离子电池在热失控后从电池内部都释放出哪些气体。当然,由于每种电池的组成、结果、化学状态都存在差异,释放出来的气体各有差异。通常,这些气体都是可燃的,当热失控造成电池内部温度快速上升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触发燃烧。这里以一个40Ah NCM/C软包电池为例说明,它的电解液为LiPF6/EMC/DEC/EC。在充满电的情况下,通过针刺出发热失控,从而采集分析释放的气体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释放出来的气体成分主要包括:

· EMC:碳酸甲酯乙基酯

· DEC:碳酸二乙酯

· EC:碳酸乙烯酯

· Benzene:苯

· Toluene:甲苯

· Styrene:苯乙烯

· Biphenyl:联苯

· Acrolein:丙烯醛

· CO:一氧化碳

· COS:硫化碳酰

· Hydrogen fluoride:这是氟化氢

上述这些物质中,有些是气体,有些是挥发的液体。前三种物质是电解液本身挥发出来的,后面几种物质都是在热失控过程中形成的新物质。上面所有物质都已具有一定毒性的,在一定温度下都是可燃的。

下面再看一个传统消费类电池,电池材料为LiCoO2/C,2.1Ah软包电池,能量为7.7Wh。触发热失控后通过设备采集气体进行分析,得到表1结果。这里的气体成分包括: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

·甲烷、乙烷、丙烷、异丁烷、丁烷、异戊烷、异戊烷、己烷、乙烯、丙烯、苯、甲苯、苯乙烷

其中,在100%SOC和150%SOC下,体积含量最多的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余是烷烃、烯烃、苯等有机物,这些也可使可燃气体。

表1 气体成分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同时测量释放出来的气体的含量(表2),从50%SOC到100%SOC,热失控后释放出来的气体含量增加了3倍多。在150%SOC,释放的气体含量达到了50%SOC下的7.5倍,一个小小的电池竟然可以释放出这么多的气体。

表2 气体含量

【干货】动力电池的安全测试图文解读

动力电池产品关乎用户的生命安全,其安全设计和要求在整个电池系统设计中处于最高优先级。这需要选择合适的电池材料、优化单体电池设计、强化模组和系统的电气安全设计、应用FMEA工具综合考虑/分析各种安全失效模式和应对措施,从而设计出高性能、高安全的动力电池产品。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