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ASML内部“霍乱”,中国晶圆厂成为“首发受害者”

ASML内部“霍乱”,中国晶圆厂成为“首发受害者”

发布时间:2018-12-04作者:智汇胡妮

11月30日晚上,荷兰费尔德霍芬的一个科技园区发生火灾,ASML的一家供应商Prodrive遭受了重创,部分厂房与仓库遭受波及。12月3日,ASML发表声明称:“Prodrive供应ASML的部分电子元件和模组,ASML初步评估至2018年底的出货计划不变,但预期部分2019年初的出货将受影响。”ASML还表示需要几周的时间详细评估该事件对公司的影响。

ASML目前已开始协助Prodrive重启生产,同时ASML也已与其他供应商接洽,以确保相关组件和材料的替代来源供应无虞。

12月作为2018年最后一个月,2018的订单备货出货基本肯定不会受影响,那么对于2019年,具体会影响哪些企业呢?

blob.png

ASML加快极紫光外光刻研发步伐

早在2013年,ASML就披露说,他们将按计划在2015年提供450毫米晶圆制造设备的原型,Intel、三星电子、台积电等预计将在2018年实现450毫米晶圆的商业性量产,与此同时,极紫外(EUV)光刻设备也进展顺利,将在今年交付两套新的系统。并且ASML在一份声明中称:“在客户合作投资项目的支持下,我们已经完成了用于极紫外、沉浸式光刻的450毫米架构的概念设计,将在2015年交货原型,并兼容2018年的量产,当然如果整个产业来得及的话。”

blob.png

历史上每次扩大晶圆尺寸都会将可用面积增加30-40%,芯片成本也有相应的降低,300毫米过渡到450毫米同样如此,所以为了使用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极紫外光刻技术,450毫米晶圆势在必行,但随着尺寸的增大,晶圆制造的难度也是指数级增长,因此450毫米晶圆提了很多年了,但至今仍然没能投入实用。

ASML为推进、加速研发450毫米晶圆和极紫外光刻技术,受到刺激的ASML还耗资25亿美元收购了关键的光学技术提供商Cymer,加快极紫外光刻进展。

为什么说光刻机对晶圆厂至关重要

光刻设备是一种投影曝光系统。在半导体制作过程中,光刻设备会投射光束,穿过印着图案的掩模及光学镜片,将线路图曝光在带有光刻胶的硅晶圆上;通过光刻胶与光的反应来形成沟槽,然后再进行沉积、蚀刻、掺杂,架构出不同材质的线路。

blob.png

其中掩膜版上面会有很多的布线,形成沟槽以后在里面会布很多的二极管、三极管等,来形成不同的功能。单位面积上布的线越多,能够实现的功能就越多,效能也越高,耗能越少。

当然,并不是每个晶圆厂都必须配置光刻机,当自身产能不是很大或者生产中耗能太高、产生环境污染的时候,这部分的需求可以转移到晶圆代工厂去。美国现在的发展趋势是,由于高耗能、有污染所以自己不生产,把先前很多工厂转移到了台湾。台湾由于地域限制,工厂主要集中在新竹,污染、能耗都很大,所以也想把设备转移到大陆厂商,如中芯国际、台积电南京等。

一个12寸厂每月的产能大约是8-9万片,这已经是很高的水平了,换算到光刻机的产能大约是每天3000片,实际中效率可能每小时110-120片。涂胶的速度是制约光刻机生产效率的核心因素,涂胶机目前主要被日本的DNS和TEL垄断。

除了生产线以外,晶圆厂的研发部门也需要光刻机。

半导体国产化,工艺制程设备有待突破

随着AI芯片、5G芯片、汽车电子、物联网等下游的兴起,全球半导体行业重回景气周期。行业预计全球将于2020年前投产62座半导体晶圆厂,其中26座设于中国大陆(其中10座是12寸厂),中国大陆预计于2019年成为全球设备支出最高地区,为国产半导体设备的崛起提供了发展机会。

从设备需求端测算,2018-2020年国产晶圆制造设备市场空间增速分别为54%,78%和97%,2018-2020年累计市场空间达250亿元,CAGR 为87%。

从兴建晶圆厂投资端测算,2018-2020年国产晶圆制造设备市场空间增速分别为157%, 94%和31%, 2018-2020年累计市场空间387亿元,CAGR 为59%。平均每年超百亿的市场空间在机械行业中难得一见。

2016年全球半导体专用设备前十名制造商(美国应用材料,荷兰ASML等)的销售规模达到了379亿美元,市占率高达92%。而中国半导体设备前十名制造商的销售额约7.3亿美元,在收入规模上差距大,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技术上的差距。

blob.png

目前我国半导体设备自制率不足15%,且集中于晶圆制造的后道封测,前道工艺制程环节的关键设备如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等仍有待突破,且晶圆制造等设备在采购中面临国外企业的技术封锁,全面国产化是必然选择。

随着这两年,中国晶圆厂进入了投资扩产热潮。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业正在继续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据统计,2019年在中国就有将近20个新开工的晶圆制造厂建设项目。

在晶圆厂制造中,光刻决定了半导体线路的精度,以及芯片功耗与性能,相关设备需要集成材料、光学、机电等领域最尖端的技术,被誉为是半导体产业皇冠上的明珠。单台设备价格在2000万美金以上,是中国半导体设备最需突破的环节之一。

结语

目前,除了ASML,其他厂商在EUV方面,尼康和佳能在一开始有先发优势,但只能达到42nm,尼康在日本本土能达到28nm。而上海微电子,在技术上来说只能做到8寸厂的工艺,并且在工艺的重复性以及光源上还相差甚远,暂时无法达标。

8寸晶圆一般是65nm级别的技术,主要应用于较为低端的芯片装置,比如物联网、汽车电子、部分显卡等。对显卡消耗较大的区块链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对8寸晶圆的需求。12寸晶圆一般用于高端的逻辑芯片(CPU\GPU等)和存储芯片(DRAM\NAND等),终端下游为个人电脑、智能手机等。

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在8寸设备上取得了一些进步,正在向12寸发展,但这条路还很长。而在光刻环节国内还无法做到。就目前来说,中国新建晶圆厂,到时候没有光刻机供应的话,是有很大影响的。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