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潘建伟:中国人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潘建伟:中国人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发布时间:2019-01-09作者:智汇小新

2018年12月28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大学怀柔雁栖湖校区,原本300个坐席的阶梯教室挤下了420多位学生。 

教室门口贴着一张海报:“改革先锋进校园,潘建伟院士来啦!” 


在这里,中国科学院院士、“改革先锋奖章”获得者潘建伟回忆起自己亲历的那段改革开放与科技报国的岁月。 


理解幸福:从玉米糊上抹猪油到科技报国


回想过去,潘建伟对“幸福”的理解是伴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步伐渐渐清晰起来的。 


“我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切身感受过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面对讲台下的听众,潘建伟回忆。 


小时候,潘建伟在农村里跟着外婆长大。


那时,村里邻居普遍米不够吃,常常得吃玉米糊,如果哪家条件好一点,就会在玉米糊上抹点猪油,周围的邻居就会很羡慕。


于是,在幼年潘建伟的心中,幸福就是玉米糊上抹的那层猪油。 


之后,潘建伟在县城上中学的那几年里,大家都吃得越来越好。当温饱不再成为问题时,在潘建伟心中,学习就成了件幸福的事。


1984年,潘建伟考入浙江东阳中学,这所中学也是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的母校。


高中期间,潘建伟就明确了自己对物理的兴趣和科技报国志向:“我想成为科学家,用科学为国家做点事情。” 


使命接力:从老一辈科学家到新一代创新者


在潘建伟看来,科技报国不仅需要科技知识,更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


例如,被誉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先生1931年考入清华大学历史系,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而物理只考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只有20分。但是,九一八事变后,他决心科技报国而转学物理。


“从那时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老一辈科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让中国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在潘建伟看来,老一辈科学家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奠定了我国稳固的大国地位,也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飞速发展,但掌握的核心技术有限,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是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新的使命。”潘建伟说。 


改革创新:科技工作者大有可为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求学期间,潘建伟接触到了量子力学,但是当时科研条件有限,资源匮乏。于是,潘建伟决定,出国看一看。 


1996年,得益于改革开放,潘建伟留学奥地利,第一次见到了导师蔡林格教授。


当时,导师问潘建伟以后有什么打算,潘建伟回答:“我想要在中国建一个和您实验室一样世界领先的量子物理实验室。” 


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690万元经费的支持下,学成后的潘建伟回国开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组建实验室。 


量子物理实验室需要激光器、电子学、材料学、探测技术等各方面的人才资源。


为了组建这个实验室,潘建伟国内国外两头跑,也将一批有志于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年轻学生送出国门,他们有一条不成文的约定:学成后必须回国。 


在国家系列人才计划的支持下,年轻学子陆续学成归来,渐渐形成了一支优势互补的团队,在国内开展系统性工作。 


2011年,中国科学院实施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获得立项。得知消息后,蔡林格主动请求参与合作。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成功,在国际上率先实现了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地星量子隐形传态等三大科学目标,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跻身国际领先地位。 


《自然》2017年重大科学事件评价称:“国际同行们正在努力追赶中国,中国现在显然是卫星量子通信的世界领导者。” 


回忆起那段历史,潘建伟感慨:“如同改革开放一样,科学研究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充分合作。只要我们在国际上保证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国内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并在国家的支持不断努力,中国人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我们经过近百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如今,科技工作者处于大有作为的伟大时代,我们要承担起科技报国的历史使命。”潘建伟说。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