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全球第二大空天防务公司诞生 聚焦背后的5个独特逻辑

全球第二大空天防务公司诞生 聚焦背后的5个独特逻辑

发布时间:2019-06-25作者:智汇小新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29

近日,美国雷神公司和联合技术公司宣布二者将以全股票交易的形式进行对等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被命名为“雷神技术”,预计新公司的年收入将达到736亿美元,将成为仅次于波音的全球第二大空天防务公司。

消息一出,立刻引起广泛讨论。雷神和联合技术两家公司都早已是空天防务领域的“巨头”,在各自都具有较强优势的情况下,二者为何还要合并产生新的“巨无霸”?要理解这种“强强联合”的现象,一方面需要了解现象发生的现实背景,另一方面需要了解与企业并购相关的理论。前者可以为我们的理解提供直接的信息输入,后者则可以超越单个案例为企业的战略选择提供指导。

雷神与联合技术的合并

在公司层面,雷神与联合技术的现有能力具有高度互补性。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33

雷神专注于国防领域,为客户提供电子、任务系统集成产品及服务,同时也是"战斧"导弹的制造商。联合技术则是多元领域的高科技产品制造商,包括飞机发动机、电梯和空调等。在商用航空航天领域,雷神的能力包括网络安全保护、空中运输管理、自动化系统、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联合技术的能力则包括航空电子设备、商用航空动力系统。在防务领域,雷神的能力主要分布在雷达、传感器、电子战、导弹和空导防御系统以及系统集成方面,联合技术的能力主要分布在电子视觉情报监视侦察系统、军用动力系统和敏捷定位、导航、计时、沟通系统。雷神和联合技术在核心能力上的互补性将产生协同效应,给新公司奠定系统全面的能力基础。

在产业层面, 以 “合纵连横 ” 为特色的企业兼并与收购在空天防务领域越来越常见 。 

近一年来,除了联合技术收购罗克韦尔•柯林斯、通用动力收购防务服务巨头CSRA、诺斯罗普•格鲁门收购火箭制造商Orbital ATK公司以外,美国国防通讯科技行业的两大巨头L3技术公司和哈里斯公司也在2018年10月宣布合并,成为当时的全球第七大防务公司。表1展示了近年来空天防务领域的重要并购交易,这些交易的价值都在30亿美元以上。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38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41

关于雷神与联合技术此次合并的动机,外部分析人士和两家公司的内部管理人士分别有一些观点。

综合外部分析人士的观点,此次合并主要有三个动机。

利润和增长动机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45

波音的产品F/A-18

以波音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国防承包商在过去20年获得了超高的利润,丰厚的利润使波音在争取五角大楼一系列大型国防合同时具备“底气”,这也是合并后的雷神技术希望达到的效果;国防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研发资金,研发力量的合并可以缓解面临的利润压力;此外,美国国防周期正在见顶,企业需要为2021年及以后的增长重新定位。 

预算风险控制动机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48

美国联邦债务占比变化

《福布斯》网站指出,随着联邦债务在美国整体经济所占比例继续上升,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军事开支能够继续增加有待商榷,这促使雷神在国防领域采取对冲策略。

市场拓展动机

联合技术在去年收购了知名电子设备和卫星导航系统生产商罗克韦尔•柯林斯,外部人士普遍认为联合技术此举是为了在空客与波音日益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防领域扩大市场规模,此次与雷神合并更加显示了意在撼动波音和空客主导地位的意图。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51

公司内部管理人士表示,此次合并可以为扩大研发支出创造条件,增加研发投资的重点领域,包括“超高声速和未来导弹系统、定向能武器、用于商业航空的高级分析和人工智能”等,进一步提高公司整体的技术和研发能力;此外,合并还将带来成本和收入的协同效应,客户和股东创造长期价值。在一份公开的介绍此次合并的文件中,公司管理层阐述了此次合并的目标和战略缘由。目标是使新公司成为“能够满足顾客全方位需求的多元化空天防务领导者,提高技术能力、增加财务优势、拥有稳健的现金流并具备灵活性”。

战略缘由包括:

(1)创造一个能够决定空防务未来的首要系统提供商;

(2)提供高度互补的技术并打造世界级的工程师队伍;

(3)形成能够灵活应对全生命周期的均衡且多元的空天防务组合;

(4)能够为客户提供具备成本有效性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5)实现10亿美元以上的成本协同效应和技术驱动的收益协同效应;

(6)通过强劲的现金流生成能力和优秀的资产负债表形成有吸引力的财务表现。

并购背后的理论逻辑

雷神和联合技术的合并是空天防务领域企业并购的一个案例,它为我们继续理解并购背后的理论逻辑,并以此指导企业的战略选择带来了契机。作为公司层战略的一种,并购是经常被企业采用的一种整合方式(含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也是实现公司总体战略的一种手段。在对企业并购的研究中,存在多个理论视角。综合来看,以下几个主要的理论逻辑概括了企业实施并购的动因。

效率逻辑,通过并购产生协同效应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256

雷神开发的导弹

这也是在并购报告中最常出现的用以论证并购合理性的逻辑,雷神和联合技术的合并正是重点强调了这一逻辑。并购带来的协同效益可包括财务协同、运营协同和管理协同等。财务协同来自资本成本的降低,一般可以通过降低公司投资组合的系统性风险、提高公司规模来实现。运营协同可以通过整合业务单元(如共同的销售团队)或促进知识转移来实现,也可以降低成本。管理协同来自并购双方在管理能力(如规划、控制等)方面的整合。

垄断逻辑,通过并购增强市场影响力

这一逻辑很少在并购报告中被用以论证并购的合理性(以规避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但却常常是不可置否的现实。雷神与联合技术合并后的新公司将成为仅次于波音的全球第二大空天防务公司,其市场影响力可想而知。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300

国内网约车行业中也有典型的案例,滴滴和快的的合并、与优步(中国)的合并,使滴滴的市场影响力逐渐增强,尽管管理层可能不承认,但滴滴的市场垄断地位已成事实。极光大数据在 2018 年发布的一份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显示,滴滴出行在网约车行业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每 100 个中国移动网民中就有 12 个是滴滴出行用户,排名第二的神州专车市场渗透率仅为1.37%,其他网约车企业的市场渗透率都不及1%。当然,滴滴获得垄断地位后带来的问题现在也都众所周知,包括安全、定价等。

市场逻辑,通过并购扩大企业经营范围

并购可以帮助企业越过市场壁垒,直接进入目标市场;也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新产品开发的成本、加快进入市场的速度;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雷神与联合技术的合并可以帮助双方利用对方的优势,积极开拓新产品、开拓新市场。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303

而在此之前,联合技术的多元化战略正是通过不断的并购而实现的,此次合并联合技术要首先剥离它的奥的斯电梯业务和开利空调业务。此外,跨国并购还可以帮助企业直接进入被收购方所在市场,是企业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手段。

竞争逻辑,通过并购重构企业的竞争力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306

行业内部的竞争程度是影响企业盈利的重要因素,为了减轻激烈的行业竞争对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企业会利用并购在减低其对单一产品或市场的依赖程度,这种依赖性的降低会改变企业的竞争力范围。雷神和联合技术在合并之前,双方在各自专长的领域单兵作战,合并后则可以联合作战,与波音、空客、洛克希德•马丁等空天防务“巨头”展开全方位的竞争。

学习逻辑,通过并购学习和发展新的能力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309

雷神参与开发的超声速导弹与飞行器

如何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每一个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面向未来,企业实施并购,可以获得新的知识、新的能力(如技术能力),从而保持灵活性,避免落入因发展的惯性而带来的种种“陷阱”(经验陷阱、能力陷阱等)。公司也经常通过并购年轻的创业型公司来紧跟最前沿的技术,从而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可能面临的竞争赢得先机。

战略启示

“战略管理之父”伊戈尔•安索夫在上世纪60年代便指出战略具有四个核心的要素:经营范围、增长向量、竞争优势和协同效应。

微信图片_20190625091313

以上几个理论逻辑也正是对这四个要素的进一步阐释,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的并购战略。并购作为一个公司层面的战略,它对企业总体战略的“战略性”启示值得注意。并购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做什么”的战略意图,例如通过收购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可以帮助企业完成“不做什么”的战略退出(主要通过合并来完成),例如企业集团可通过将下属从事与主业不相关业务的公司进行合并,缩小公司整体的经营范围,达到业务聚焦、战略调整的目的。

最后,需要注意并购可能伴随的法律风险。此次雷神和联合技术的合并也面临着“反垄断”的风险。公司管理层的说法是两家公司目前的市场几乎没有重叠(销售额只有1%左右的重叠),不构成竞争关系,因此合并不会减少竞争。不过,协议中的合并更多的是关于协同能力和互补技术,这也可能会引发反垄断担忧。包含反垄断在内的法律风险管理是保障企业战略顺利实施的一个核心要素,再多强调也不为过。(作者: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经济管理研究所 肖建强)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