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MBR工艺认识的九大误区

MBR工艺认识的九大误区

发布时间:2019-07-12作者:智汇婷婷

1. 通量


误区:设计和运行的膜通量提高增强了该技术的竞争力。


事实:在过去10年里,设计和运行的膜通量提高非常有限,膜组件的价格下降是一个事实。


评论:设计和运行的膜通量提高增强了该技术的竞争力,这个肯定是不争的事实,我国MBR技术从几顿、几十吨、几百吨、几千吨、几万吨、乃至十万吨的规模,从设计上就是一种挑战。


从膜组件角度来看,我国MBR技术滤膜抗污染能力的提升,运行时间清洗周期的延长都是科技人员不断创造的结果,没有发展的化,今天我国的MBR项目就不会长足发展,而是倒退了。组件价格的降低只能MBR技术的成熟,竞争的结果,同时也说明了膜组件产量的提高,从而性价比的提高。


2. 能耗


误区:MBR的能耗低于1度电/吨水。


事实:对于大型污水处理厂,经过精湛的设计、高超的优化运行可以达到,对于小型污水处理厂则不是。而且对于不是满负荷的污水厂,更是达不到。


评论:片面看待MBR技术,不管是任何工艺,只要不满负荷运行,哪个技术都会造成运行能耗高。如果早知道不能满负荷运行,采取模块化设计,根据不同水量进行有效的模块运行,不就可以降低运行成本了吗。从技术角度讲,本质上MBR技术更适合于模块化设计。


3. 工艺竞争力


误区:MBR将取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


事实:除非有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否则不可能。MBR工艺适用于中型污水处理厂(5000-100,000PE)的污水厂,且目的是要求回用,或减少占地面积。实际上,国外这种所谓的中型污水厂,在国内也只能算小型污水厂,规模约为1000吨/日~2万吨/日。


评论:的确,没有任何一项技术可以完全颠覆其他技术,但不可否认的是MBR在取代二沉池,的确带来了最佳的出水水质,给我国在目前的污染环境下,对解决当前环保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对于MBR适应什么水量,个人觉得犹如有些专家评估三峡大坝的危害一样。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存在利与弊,我们唯一要评估的是利与弊的平衡点。


既然国外能做5万吨,中国做10万吨、20万吨有何不可呢,本质上有多少区别呢。10万、20万,从模块化设计角度,也就是2个5万吨并联,4个5万吨并联而已。国外这么大规模不是不想建,没这么大水量的污水处理厂吧。


4. 分散式污水处理


误区:MBR是解决分散式污水处理的良方。


事实:MBR工艺对人口当量低于5000(约1000吨/日)的规模并不经济。


评论:分散式污水处理在我国发展最关键的难点在哪里?我想并不是经济性为题,而是操作性问题。我们能说人工湿地不适合南方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吗?肯定不是,这种生态系统肯定是没问题的。


那谁来管理?是来维护?一旦一年内没人打理,那还是人工湿地吗?就是一堆杂草,一个典型的污染源,要想恢复,重新再来。这样的技术经济吗?


MBR技术并非是解决分散式污水的唯一途径。良好的出水水质,快速的启动能力以及无人看管的动力运行,都为其解决局部污染,降低人的操作能力起到的保障作用。


5. 对工艺的性能的影响


误区:膜可以提高工艺的性能。


事实:除了对消毒性能和浊度有好的表现,其他性能与膜没有关系。而且膜的使用对系统的水量变化有苛刻的要求,运行的灵活性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否则膜难以应对水量的变化。


评论:所谓MBR技术,就是微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效结合,本质上单独开来就是微生物技术、膜分离技术,独立运作,难以体现其效能,譬如最早实现的MBR技术:好氧+二沉+超滤的曾经式MBR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对消毒性能和浊度有好的表现。


而现在流行的内置式或者外置式MBR技术,毫无争议的是把微生物技术与膜分离技术的有机结合,实现了1+1>2的功效。


同时MBR技术较高的污泥浓度,其抗冲击能力更强,膜生物反应器不能应对较大的水量变化。传统技术本质更难应对水质水量的波动。


6.消毒


误区:超滤消毒性能比微滤的消毒性能好。


事实:对细菌并非如此,超滤和微滤都可以实现6Log的去除。


评论:大部分MBR技术所用滤膜孔径基本介于0.05-0.4微米之间,介于超滤和微滤。对微生物的截留作用是明显的。


7.痕量有机污染物



误区:MBR可以更好地去除痕量有机污染物。

事实:在相同运行参数条件下,MBR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在这方面并无显著差异。


评论:MBR技术对大分子有机物的截留,足够停留时间的降解作用是活性污泥难以比拟的。


8.污泥产量


误区:MBR工艺的产泥量少。


事实:由于膜对SS的截留,MBR工艺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的产泥量更高。产泥量低需要有足够长的泥龄,此时的投资和运行成本将大幅度上升。


评论:膜对SS的截留与产泥量本质没有直接关系。MBR系统微生物处于内源呼吸阶段,产泥量低是在明显不过的事实。


9.膜污染


误区:多糖、蛋白质是膜污染的表征。


事实:这方面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性的结论,这些参数只是间接的表征,反映的是生物的絮凝特征。


评论:不作评价。膜污染不仅与生化系统有关,膜性能不好,再好的生化系统也白搭。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