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水务行业发展概括及特点分析

水务行业发展概括及特点分析

发布时间:2019-08-08作者:智汇婷婷

一、中国水务行业发展概况及特点


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快速推进,特别是现代互联网技术对水务行业的渗透及发展,水务行业以其具有的巨大的市场规模、稳定的投资收益带来的良好投资回报,将成2018年我国发展最快和最具有投资价值的行业之一。


2017年我国水务市场基本呈现用水需求总量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开展的影响下,从河长制到湖长制,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全面铺开,污水处理率和污水处理能力快速增长,污水处理设施掀起升级改造潮,智慧水务逐渐成为水务市场新的投资热点。


信息技术是驱动降低能耗、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基础,消费意识是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保障。以技术推动水务市场、污水处理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价格引导方式提振水处理能力升级和改善居民用水习惯,是未来大水务市场空间向外延展的推力。


万亿级的“十三五”城镇供水投资市场正在形成。根据《水利改革发展“十三五”规划》,城乡供水方向规划全国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即新增产能约7400万立方米/日。供水规模的新增要求加快城乡供水管网建设和改造,降低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强雨水和海水利用;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单一水源供水的地级及以上城市应于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备用水源或应急水源建设。这一系列的工程建设带来了万亿级的城镇供水投资市场。


水务市场投资主体趋于多元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态势基本形成,未来水务行业的投资主体将由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共同主导,供水和污水处理运营模式因相似而通常采用委托运营、BOT和TOT、BOO和TOO、ROT和PPP模式,运营模式较为多元,各种模式核心均在于取得政府授权从而进行水务经营,主要区别在于特许经营权获取途径、经营期限、产权归属、投资主体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水务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和生态环境安全,目前,我国多采用委托经营模式,由地方政府直接授权地方国有企业进行特许经营,部分技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多采用BOT和TOT模式、BOO和TOO模式进行跨区域布局,此外部分政府直接出资(以土地作价入股或以现金的方式)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项目公司,政府以占有股份的形式对该项目实行双层监管的PPP模式也呈增长趋势。在水费结算方面,地方政府以月或季度为周期直接对终端用户(非特许经营协议签订方)收取自来水费,同时代收污水处理费,使得水务行业具有较强的经营获现能力。


水务行业管理体制由部门分割管理向水务管理一体化体制转化将进一步深化。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分部门管理,供水、排水和污水、中水回用等产业链条多头分割监管,产业组织和运营效率低下。水务一体化改革理顺了水资源管理体制,使多方管水变成一方管水,促进了城镇的供水、排水、污水处理与防洪工程建设从区域上通盘考虑,使水资源处于统一的系统调度之下。供水被纳入水务统一管理中,促进了水源与供水设施的有效衔接;促进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统筹调度,加快水源工程建设和供水管网改造,扩大了供水能力和服务范围,保障了城市供水安全,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近年来,深圳、上海、北京、浙江和江苏等省市在水务一体化管理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目前水务体制改革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改革方式,各地改革不同步,存在上下级管理体制、机构和职能不对口等问题。因此水务管理一体化体制改革将继续深化。


行业政策频发,水务企业面临内部设施更新、技术优化改造、提质增效的挑战。受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供排水需不断加大,环境治理问题日益突显,为确保行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及地方政府围绕行业发展目标、行业监管、融资方式、税收优惠和技术革新等方面陆续出台相关政策,行业发展面临良好的外部环境。此外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已自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进一步强化监管力度,对排污企业和监管部门均做出强势约束,优化升级将成为拥有存量项目水务企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提标增效对企业的技术升级能力与运营管控能力均是一项重要考验。


二、中国水务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220立方米,预测到2030年人口增至15亿时,人均水资源量将降到1660立方米。按国际上一般承认的标准,我国为人均水资源少于1700立方米的用水紧张国家。有关专家发出警告,从2010年开始,我国就将进入严重缺水期,而到2030年,我国所有可利用的水资源都可能被“吃光用尽”。


2、水资源浪费严重


工业生产用水效率低,导致成本偏高,产值效益不佳,单方水的GDP产出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全国大多数城市工业用水浪费严重,平均重复利用率只有30-40%,目前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平均为63.42%,无法与先进国家相比。


3、水污染形势严峻


由于改革开放初期只注重发展速度、忽视环境影响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使水资源遭受严重污染:流经城市河段普遍受到污染,三江(辽河、海河、淮河)和三湖(太湖、滇池和巢湖)均受到严重污染,蓝藻时常暴发;在七大水系100个国控省界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分别为36%、40%和24%。此外,城市地下水约有64%遭受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为轻度污染。


三、水务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1、水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12月底,我国水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776家,亏损企业达到369家,规模以上企业亏损比例达到20.77%。规模以上水务企业总资产合计达12579.8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7.4%。


2、中国城镇污水日处理能力分析


根据住建部2017年度中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及运营情况通报信息显示,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国城镇累计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4119座,污水处理能力达1.82亿立方米/日。其中,全国设市城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共计2372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1.51亿立方米/日;全国已有1471个县城(占县城总数的94.6%)建有污水处理厂,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1747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0.32亿立方米/日。其中,36个重点城市建成运行污水处理厂共计583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0.66亿立方米/日。


3、水务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析


受国家采取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国内需求的增长影响,中国水务行业发展明显加快。近五年全国规模以上水务企业主营收入年复合增速达9.4%,到2017年底,全国规模以上水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54.7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9.9%。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