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王海滨:从灯塔效应到规模化落地,破题数字化转型

王海滨:从灯塔效应到规模化落地,破题数字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9-09-17作者:智汇张瑜



王海滨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  

西门子大中华区数字化工业集团总经理


站在70年经济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中瞩望,中国工业以超过970倍的增长[1]成为支撑国家实力的重要力量。中国工业不但打造了完整的产业体系,也在细分领域里孕育出一批独角兽和领航者。而随着中国政府提出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更多企业发现了挑战中的机遇窗口,积极寻求更快的市场响应速度、更高的效率、更高的质量以及更加灵活柔性的制造模式,以重塑竞争力。正因为如此,数字化被赋予了很高的期待和热情:2018年西门子在中国推出“数字化企业评估模型”,通过对近3000份评估报告分析发现,80.3%的企业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的战略规划或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数字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融通,创造聚焦于产品、生产与性能等各环节的数字化双胞胎应用,将价值链上各个孤立的过程无缝连接,通过数据双向流动与闭环反馈,实现物理世界持续优化。在汽车、电子电器、机械加工、航空航天、纺织、石油石化、制药和食品饮料等行业,数字化已经打造出一个又一个价值可量化的案例。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旗下的贵州航天电器的产品是航天飞船,载人潜艇的“神经”。工厂每个月超过6000个批次的订单中70%都在10件以下,是典型的“小批量、多品种、定制化”需求驱动。数字化改造让贵州航天电器生产效率预计提升50%,一个智能制造车间的产线即可轻松应对超过10万种不同型谱连接器产品的柔性混线生产。而2008年成立的广州明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则通过数字化将汽车零部件生产线从编程/调试到落地达产所需的时间,由通常的6-9个月缩短到了10天,实现根本的转变。截至2018财年,西门子已经为数十个行业的数百家中国企业提供了数字化企业解决方案,在行业内树立了一座又一座灯塔。


这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证明了一种可能:中国企业可以从制造业价值链下游向中上游转移,划出更美的微笑曲线。当然,中国工业整体水平的提升仅凭灯塔企业还远远不够。如何将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从点及线,由线及面完成横向和纵向传导,惠及庞大的制造业生态圈?


数字化转型规模化落地的路径已经形成


工业企业之所以转型难以成功或迟迟迈不出第一步,企业管理、组织架构与职能设置无法有效推进相关工作是重要因素,这一现状从“数字化企业评估模型”的结果中也得到印证。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CEO工程。数字化转型是贯穿从战略,组织到运营各个环节的全方面、多维度改造和升级。转型之初需要企业CEO以前瞻思维,带领核心团队为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并自上而下逐级推进。企业管理层的参与和支持是转型成功的重要保障。


现状评估、项目咨询、实施、运维和数据增值服务组合打造数字化落地的路线图。现状评估,项目咨询基于不同维度对企业所处现状进行分析量化,并基于此给出定制化建议,以缩短转型周期,把控转型风险;针对企业数字化需求差异选择相应的实施方案,让数字化项目顺利落地;人工智能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提高工艺预测性分析的准确性,为工业提供数据增值服务。专业的数字化咨询与规划是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先决条件与必要环节。


技术创新为中国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铺平道路。丰富的工业硬件和软件产品使得提高生产柔性与生产力,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成为可能。工业5G、区块链、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云等技术在工业制造场景中的应用,将为工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为高质量发展添薪续力。


数字化转型是技术驱动,而人才和文化决定数字化的未来


数字化背景下,企业对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数字化业务团队的成员不仅要懂技术懂产品,更要从广阔的视野审视客户需求,帮客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跨领域的知识结构、有效连接与协调多方资源的能力是数字化人才的标配。人才挑战对数字化方案提供商以及转型中的制造企业均是重要难题。


当前很多制造企业喜欢弯道超车,其实偶有的弯道超车成功案例很难在需要行业知识的众多细分市场复制。特别是材料科学等基础创新领域,大量的专业知识是靠长期的工艺改进和论证来获得。创新很难寻得捷径,只能依靠工匠精神脚踏实地深耕。而善用数字化这一有效工具,可以从庞杂的数据中寻找规律,推进工艺流程和效率的持续优化,让基础创新提速。


数字化时代,没有人能独自成功


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人类实现彼此交流和共同创造是正确的道路。在当今互联互通的世界,更是没有哪个国家或者企业可以完全依靠自己,在孤立封闭中发展。生态系统不是数字化时代的新命题。


西门子一直致力于在中国构建开放、包容和互信的创新生态体系。近十年来,西门子在中国已经与超过90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就超过750个研发项目开展合作,并通过与政府、高校和客户的合作,将数字化应用延伸到更广泛的领域。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中国企业正乘势而上。广阔的市场规模,以及覆盖全价值链的工程师红利是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先天优势,善用其器不断夯实基础是努力的方向。


回首过往,西门子有幸与中国工业相迎相伴走过145余年,亲历或见证了现代化工业从0到1,从薄弱到强大的每一段重要历程。在数字化挑战面前,我们同样能执子之手,凭借集成硬件、软件、尖端技术的组合以及产业洞察,帮助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解决数字化转型路上的痛点和难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探索工业未来的边界。


科技变革是一条向前无限延伸的漫长路径。当前,只是序章!




注:[1] 国家统计局7月发布《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制造大国屹立东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三》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