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李河君要造太阳能车了 你怎么看

李河君要造太阳能车了 你怎么看

发布时间:2016-06-28作者:智汇胡妮

汽车是个热闹的行业,巨头们都在往里进。在美国,谷歌、苹果宣布造车,中国的BAT企业当然也不落后,“网红”贾跃亭、董明珠也是新贵。消息称,汉能的李河君也要加入这一阵营,新型的太阳能汽车又是怎样的?

  这是2015年10月汉能推出的Hanergy SolarPower汽车

  这张图是从汉能的官网上搜到的,从外形上看,与普通的汽车无异,不过更像跑车,流线型的结构,看起来动力感十足。“Hanergy SolarPower还整合了自动驾驶、车辆与交通状况的移动互联融合等技术方面的前沿预想,最终成为人类第三生活空间的愿景”,汉能官网的文字如此描绘。

  在2015年北京的“双创周”上,汉能展出了这款汽车,当时引起了不少的轰动,连李克强总理都驻足观看并询问,李克强总理鼓励说:“做得很好,祝你们成功。”从媒体报道上看,在这款车的前舱盖、顶部以及尾部均大面积铺设太阳能电池,并且前舱盖可延伸拓展太阳能电池使用面积,最大有效面积达到6M2,这款车每年依靠所获取的太阳能电力,能够满足一般家庭车辆年出行量的要求。

  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目前已超过100万辆。2015年中国销售新能源汽车33万辆,较2014年增长4.4倍,已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

  能源变革专家、美国斯坦福大学字者托尼·西巴(Tony Seba)甚至预言:“到2025年,每辆新车都将是电动的。”他所说的电动包括电池驱动型和太阳能驱动型。在对整个能源使用成本的评判上,托尼·西巴(Tony Seba)认为,1970年以来,太阳能发电成本从每瓦100美元下降到了每瓦0.45美元,降幅99.55%,而在此期间,其他能源的价格飙升了16倍。这意味着,太阳能的单位发电成本仅仅是煤炭价格的1/1300,是天然气和核能的1/3000。

  新能源汽车最大的卖点是环保,但是,最近一些业内人士却炮轰电动汽车并不环保。今年3月,有外媒报道称,新加坡一位特斯拉车主驾驶的Model S因为其耗电量等效的二氧化碳排放被罚款。

  不过,关于新型太阳能汽车的环保问题,至今仍无任何疑义。太阳能可以说是“上帝的能源”,它源源不断,是最健康和清洁的能源。

太阳能发电成本的降低会促使太阳能的广泛运用,但大面积的太阳能汽车的使用,与太阳能发电转换的效率分不开,没有足够的电量储存,太阳能汽车也开不远。

  你有没有想到早期的太阳能汽车是长成这个模样的?这是一辆2008年的概念性汽车,形似飞碟。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增加受光面积,增加了太阳能发电量。与2015年汉能推出的Hanergy SloarPower相比,你会感叹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

  汉能官网相关资料显示,作为全球最具规模的光伏企业,汉能拥有全球领先的薄膜发电技术。汉能的海外子公司美国阿尔塔成功将砷化镓双结电池转化率提高至31.6%,刷新世界纪录。据了解,31.6%转化率的砷化镓双结电池产生的效能比全球量产的单晶硅技术提高了8%,比多晶硅高10%,在同等面积下产生的效能是普通柔性太阳能电池的2—3倍。

  在之前的报道资料里,汉能宣称使用的太阳能发电技术即是这种砷化镓薄膜发电技术。作为全球第一台可商业化的全太阳能动力汽车,汉能配备的薄膜太阳能芯片具有较好的弱光发电性能、柔性可弯曲、质量轻等特质,更加贴合车身,可在保留汽车流畅线条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太阳能利用率。

  去年汉能展出的Hanergy SolarPower外形是流线型的,内饰则是低调奢华的商务风。而据汉能内部人士透露,即将于7月2日推出全太阳能动力汽车,将包括主打都市代步概念的小型车和动感十足的新能源跑车等数个车型。

  业内人士指出,可商业化太阳能汽车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定义了汽车,即把人们依赖于一定数量的能源、进行有限里程行驶的汽车,变成了自由采集无所不在的太阳能、进行无限里程续航的出行工具。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