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0-14作者:林静
今年以来,药价飞涨和药品短缺问题一直牵动人心。以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救命药”硝酸甘油片为例,原来不到5元一瓶大涨到近50元一瓶,部分地区甚至还出现缺货现象。
为了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保障群众基本用药需要,10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
在保供方面,一是加强协同监测,二是做好短缺药品清单管理,三是实施短缺药品停产报告,四是落实直接挂网和自主备案采购政策,五是建立健全短缺药品常态储备机制。
可以看到,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短缺药品监测应对的灵敏度和及时性将提升,短缺药品清单管理将更科学有效,停产药品短缺风险或进一步降低等。
在稳价方面,一是加强药品价格异常情况监测预警,二是强化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三是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
可见,在定期监测过程中,价格出现异常波动的短缺药品将及时被预警。存在价格上涨幅度或频次异常、区域间价格差异较大等情况的药品,或被暂停挂网等。
值得注意的是,《意见》再一次对原料药垄断等问题做出约束。要求建立部门协同联动工作机制,开展多部门联合整治,整治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坚决处置相关责任人,形成有效震慑。
一直以来,原料药垄断问题困扰行业的发展。由于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上游,原料药价格暴涨,势必会增加下游制药企业的生产成本。关于原料药垄断的原因,业内指出,主要是因为行业集中度高,由于原料药企业的准入门槛高、申请程序复杂、申请时间久、致使竞争者数量少。
据有关专家表示,我国的成品药有1500种原料药,其中50种原料药只有一家企业取得审批资格可以生产,44种原料药只有两家企业可以生产,40种原料药只有三家企业可以生产,10%的原料药只能由个位数的企业生产,因此原料药生产掌握在少数企业的手中,极易发生垄断。当然,也不排除部分不良厂家因利益故意屯货垄断,抬高药价。
今年以来,为了遏制原料药垄断问题,相关监管部门不断“动真格”,重拳打击原料药垄断行为,针对垄断的原料药企业采取了相应的处罚措施,罚款高者近千万元。
此次《意见》提出将加大对原料药垄断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可见原料药行业面临的监管将更严格,作为医药产业链的上游企业,原料药生产企业还需要合规经营,切勿因一时利益,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意见》还强调,要做好定期报告,强化监督问责,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地方,及时约谈并督促整改,确保相关措施取得实效。加强宣传引导,定期通报短缺药品保供稳价工作情况,主动回应社会关切。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