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外企撤退、国企进击 全球多晶硅产业格局将重塑

外企撤退、国企进击 全球多晶硅产业格局将重塑

发布时间:2020-02-25作者:Doris

退出、裁员,曾经的国际多晶硅巨头OCI、瓦克连日来坏消息不断,与国外企业的消极状态相反,我国多晶硅企业扩产步伐正在加速,多晶硅生产成本在逐渐走低。风云变幻之后,全球多晶硅产业将迎新格局,中国将成多晶硅重要的生产基地。


韩国,德国,马来西亚是我国重要的多晶硅进口地区,根据海关数据,2019年9月,自韩国、德国、马来西亚进口量共计11011吨,占9月总进口量的92.7%,而这些地区对应的主要多晶硅生产企业分别是瓦克、OCI。



上表是依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整理的2018年全球多晶硅企业产能情况,截至2018年,全球前十二家多晶硅企业中,国际企业占据四席,瓦克、OCI分列亚、季军。


国外多晶硅企业现状:亏损呈常态


国外多晶硅企业惨淡经营时日已久,瓦克2018年多晶硅业务利润和营业额双双下降,瓦克将利润下降归结为受多晶硅价格大跌的影响。2019年一季度瓦克多晶硅业务EBITDA利润率为-17.0%,前不久,瓦克公布2019年财报预告,宣称将迎来历史上最大亏损,净亏损6.3亿欧元。


韩国多晶硅企业OCI同样艰难,此前在收购马来西亚多晶硅工厂后,OCI在马来西亚地区的多晶硅供应稳定, 以2.7万吨/年满产运行,月均产量2200吨左右。而在群山的工厂生产状况不容乐观,据OCI表示,这两家太阳能级多晶硅工厂其生产成本几乎是当前平均售价的2倍,关闭群山工厂之后,OCI的多晶硅生产将转移至马来西亚地区。


韩华公司日前宣布将在明年2月关闭多晶硅业务,这意味着继OCI之后,韩国地区失去了1.5GW的多晶硅产能。


REC2019年第四季度EBITDA(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亏损300万美元,这家公司在去年夏天完全停止了华盛顿多晶硅工厂的生产,解雇了最后100名员工,只留下了一位维修人员以保证设备可以在REC能重新进入中国市场时恢复生产。转机似乎已经到来,根据中美贸易的相关内容,中国将加大对美国多晶硅的进口量,REC目前正在评估摩西湖FBR工厂重启运营的可能性。


国内巨头成本优势助推凶猛扩张


根据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2019年我国多晶硅产量34.2万吨,同比增长32%,产能达到46.2万吨,同比增长19.4%。对于国内多晶硅企业而言,龙头企业基于低生产成本的优势,正在加大扩产步伐,二三线企业则面临洗牌。


相关机构测算,2019年通威、特变、大全、中能、东方希望等头部企业合计多晶硅出货在国内占比约78%。


2019年这些企业又有新进展,永祥乐山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一期投产;新特能源5月投产3.6万吨多晶硅新产能;新疆东方希望年产12万吨多晶硅项目(一期3万吨)在12月实现全流程贯通,项目投料试车一次成功,进入全面投产运营阶段;大全新能源在2019年与晶科签署1.35万吨多晶硅协议,随后又与晶科和隆基签署供货协议,2020年至2022年的订单供货总量将达到14.04万吨;2019年上半年,保利协鑫新疆6万吨多晶硅项目首期如期达产。


在生产成本方面,根据新特能源第三季度财报,新投产项目产能达到3000吨/月,满产后成本有望低于5万元/吨。


大全新能源在2019年第二季度财报中指出,其多晶硅生产成本为7.42美元/千克~8.12美元/千克。


通威前不久发布了扩产规划,2020-2022年通威硅料产能分别扩张到8.5、11.5-15、15-22、22-29万吨。成本方面,预计生产成本力争控制在3-4万元/吨,现金成本控制在2-3万元/吨。



综合来看,上表5家多晶硅企业产能超过42万吨,根据电新产业研究预测,2020年这几家企业的出货量占比将达到90%,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增强。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