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垃圾分类“上海实践”一周年 “新时尚”如何改变长三角?

垃圾分类“上海实践”一周年 “新时尚”如何改变长三角?

发布时间:2020-07-04作者:智汇婷婷

分类达标率超过90%、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同比增长71.1%……自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下称《条例》)正式实施以来,“上海实践”取得可喜成绩,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的社会氛围愈发浓厚。



随着垃圾分类工作由攻坚战转入持久战,从上海到长三角,要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常态化、长效化、规范化,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上海实践”成绩喜人


根据“绿色上海”官微披露的数据,《条例》施行一年来,上海垃圾分类工作步入了法治化、常态化、规范化轨道,取得五方面成效:


一是市民积极履行分类义务。垃圾分类微信查询平台提供服务2946万余次。据今年上半年垃圾分类实效测评结果,居民区分类达标率从《条例》施行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单位分类达标率达到90%。大多数居民已养成自觉分类习惯。


二是垃圾分类实效显著提升。今年6月份,全市生活垃圾清运总量96.86万余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四分类垃圾实现“三增一减”目标: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吨/日(同比增长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吨/日(同比增长11.2倍)、湿垃圾分出量9632.1吨/日(同比增长38.5%)、干垃圾处置量15518.2吨/日(同比下降19.8%)。


三是全程分类体系基本建成。完成2.1万余个分类投放点规范化改造,道路废物箱设置数量优化调整至4.1万余个;累计配置湿垃圾车1537辆、干垃圾车3077辆、有害垃圾车99辆、可回收物回收车239辆;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务点1.5万余个、中转站201个、集散场10个;“十三五”规划确定的15座生活垃圾处置设施项目全部开工,干垃圾焚烧和湿垃圾处置总能力达到24350吨/日。


四是配套制度规范日趋完善。上海市发布《贯彻〈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及44件《条例》配套文件,包括宾馆、餐饮服务单位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餐具用品目录,生活垃圾总量控制办法、湿垃圾农业资源化利用标准等。


五是社会宣传动员取得实效。实施“十、百、千、万”工程,社会宣传动员体系基本形成。“十”:成立16支区级志愿者服务分队、53支街道(乡镇)志愿者服务队;“百”:聘任市、区生活垃圾管理社会监督员940名,135个街镇申报创建成为示范街镇;“千”:垃圾分类及《条例》宣传覆盖5800个居住区(村),6000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垃圾分类实效测评;“万”:举办《条例》集中培训1.6万余场次,完成居住区入户宣传980余万次。


“垃圾分类处理可以大大缓解城市发展过程中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一些矛盾,可以使城市能够实现更为可持续的发展。同时,垃圾分类是人类生态文明演进到现在的重要成果之一,代表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先进程度。换言之,垃圾分类能够体现整个城市风貌,特别是展示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风采风貌的重要窗口。”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志青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时尚”改变长三角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上海的垃圾分类工作不断改进,已然变得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如徐家汇花园搭建智能垃圾箱房,方便居民分类投放;日旭徐家汇作业队运用“上海分类质量在线”APP,提高垃圾分类收运质量;红醍半岛采取“垃圾桶驳运班车”移动式定时定点投放模式等。


同时,末端处理环节也在不断完善。如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工程装备能力可日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全年可处理生活垃圾200万吨,发电约12亿kWh,上海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设计处理规模每天1000吨,其中餐饮垃圾400吨,厨余垃圾600吨……


在此过程中,金融机构也发挥着“桥梁”作用,通过金融杠杆和金融工具引导经济向绿色转型,以绿色金融之力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如汇丰中国为一家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及运营集团的一个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并通过汇丰可持续金融“碳减排激励计划”为该项目提供了“真金白银”的财务激励,以支持和鼓励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上海实践”辐射效应的影响下,长三角各地也纷纷将垃圾分类工作提上日程。


“有法可依”是第一步。去年9月1日起,无锡进入生活垃圾分类“强制时代”,成为江苏省内第一个实施垃圾强制分类的设区市。今年4月,南京市城管局公布全市64个小区和101家单位率先启动垃圾分类先行先试,并于6月24日通过了《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此外,《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于今年6月1日起施行。


浙江则是发布了全国第一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省级标准。为进一步规范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升垃圾分类水平,提高垃圾分类质量,《浙江省城镇生活垃圾分类标准》于去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该《标准》统一了分类设施标志标识和颜色,明确了分类投放、分类收集等内容。


城市垃圾分类工作也需要一张“时间表”。去年10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等多部门联合出台了《安徽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下称“《实施方案》”),要求2019年底前,各设区的市编制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同时,《实施方案》要求,到2020年,合肥市、铜陵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其他设区的市实现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每个区至少有一个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到2022年,各设区的市至少有一个区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到2025年,所有设区的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


打赢“持久战”重在转变理念


虽然上海一年来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不小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例如,针对500万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宣传还不够,单位分类达标率低于居住区;个别垃圾清运车辆存在“跑冒滴漏”等现象;一部分末端湿垃圾处置设施还在抓紧建设中;节假日期间能否延长投放时间尚在探讨等。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邓建平表示,垃圾分类涉及生活理念的转变、生活习惯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年初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垃圾分类基层社会动员、分类体系运行和末端设施建设进度受到一定影响。如果稍有懈怠,旧的习惯就很有可能反弹回潮。


“关于垃圾分类工作仍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区在垃圾分类方面的强制性执行程度上有很大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人对垃圾分类有不同的理解。”李志青认为,接下来,应加大对流动人口的宣传和引导教育,同时应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更多城市加入到垃圾分类的行列中,“如果大家都能一致行动,那就不存在差异的问题”。


而对于单位分类达标率低于居住区,李志青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单位相对于居住区而言,属于公共空间,不仅产生个人垃圾。“大家的垃圾都混在一起,其中便存在一定的漏洞。未来可以通过一些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加大对单位的鼓励和引导,以及采取必要的惩罚措施,推动单位有序展开垃圾分类工作。”李志青称。


“垃圾分类工作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看似小事情,实则大文明。”邓建平表示,下一步,上海将继续对照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提高分类的准确性、投放的便利性和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强化投放主体责任,让垃圾分类持续引领低碳生活新时尚。重点开展五方面工作:一是巩固提升分类实效;二是完善两网融合体系;三是加快处置能力建设;四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五是加强执法检查保障。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