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国内水质监测市场蓝海依旧,传感器厂商优势更为明显

国内水质监测市场蓝海依旧,传感器厂商优势更为明显

发布时间:2021-07-06作者:小王子

近日,日本环境省对全国河流和地下水等的有机氟化合物浓度进行调查时发现,总共有12个都府县21处地点的有机氟化物浓度超过相关标准,尤其是在大阪地区,浓度超标高达110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氟化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自然降解十分困难。


从2019年开始,中国、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国家就相继出台关于氟化物的法规政策。国内在2019年11月根据《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明确被列入公约的化学物质共有23种,包括众多全氟、多氟氟化物,氯化物等在内的有害物质,同时,公约里的化学物质种类还在不断增加。



可见在看似正常的水质中,实则含有大量有害化学物质。尤其是在化工、纺织品、纸张和包装、涂料、建筑产品和医疗保健产品等领域,新式的各类生产方式和包装也可能会带来新型的有害物质。所以,物联网环境监测中,对流动性较大的水需要进行广泛铺开应用,且不断更新不同有害物质的检测能力。


水质监测应用端逐渐受到重视


按照产业链来分,水质监测分为上游的水源(如地表水和污废水),中游包括水质监测设备商和运营服务商,下游就是环保、水利部门和各类污染源企业。


物联网企业主要集中在提供水质监测设备和平台运营,按照核心来定义的话,整个水质监测解决系统是以传感器为核心,通过通信技术、云计算等相关技术对水质指标(电导率、溶解氧、pH/ORP、温度)等指标进行实时远程监控。


 

相比于传统的水质监测,物联网远程水质监测的优势在于及时和高效。尤其是对于环保和水利部门来说,及时发现污染水源同时控制源头扩散是重中之重,能够降低后期的治理难度和提升管控效率。


同样的,环保监测的政策也在逐渐完善,这导致众多工业化工、生产制造等企业不得不重视污水污物的排放标准。自从国内开始实施全面河长制建设起,水质监测的需求就在不断增长;环保税及排污许可证的相关要求日益趋严,各地对排污企业的绩效考核、错峰生产、鼓励排污改造升级,相关企业都为了自身的生产经营继续加大污染监测的投入。


因此,水质监测领域的市场需求在逐渐扩大,目前在应用需求上,比较常见的水质监测主要集中于河流湖库监测、现代农业监测、供水水务监测、污水水务监测、海洋环境监测、地下管网监测、智慧城市水环境监测等。


国内市场红利依旧,市场开发空间巨大


从水资源总量上来看,国内社会发展用水大幅增长。根据2019年水利部发布的数据来看,2019年已经建成水库10万座,形成9000亿立方米总库容,供水总量是新中国成立时的5倍。在2012年到2019年期间,全国年均用水总量大约为6100亿立方米。


虽然国内水资源总量位于全球第四,但是淡水只有28000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000立方米左右,属于全球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所以,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给物联网水质监测设备市场创造了很大的需求和开发空间。


根据数据显示,2017年,水质检测设备销量为19345套,2018年销量超过2万套,2019年增长为29808套,其中在2019年的销量增长率急速攀升,接近50%。同时,在2019年水质监测设备占环境监测设备总销量的36%,成为了环境监测设备的第一大细分市场。



笔者认为,在水质监测设备中,物联网传感器厂商更占先发优势,灵活性更大。在国内已经有不少传感器厂商已经不仅仅是提供传感芯片和模组,更多的是通过自研适配相关场景的传感器设备,通过自研的通用云平台,给客户提供一套完整的水质监测解决方案。目前国内在做水质监测解决方案以及有落地项目的相关传感器企业有,菲尔斯特、昆仑海岸、精讯畅通、炜盛(汉威)、万讯、米恩基等。


这些传感器企业除了在水质监测适配方面灵活性更高一点外,在后期项目维护上也更具优势。上述的部分企业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水利监测项目的后期维护是客户十分看重的点,例如某一个传感器损坏了或者精度偏差,如果通过下游设备厂商层层反馈,最后反馈到传感器原厂再去寻找解决方案的话,步骤和周期都是十分冗长的,这其实是与物联网实时高效的特性相违背的。


随着国内传感器企业以及分析技术快速发展,水质监测将逐渐向小型化、实时性、柔性化定制方向发展,如何提升产品的监测范围、精度、灵敏度等性能将是未来传感器企业在水质监测乃至整个环境监测内最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为了更好推动物联网技术和产品在水质监测中的实际应用,积极帮助企业开拓新场景和挖掘新市场。IOTE 2021国际物联网展将于2021年8月18日-20日在深圳(福田)会展中心举办,这将会是一场关于物联网产业链最完整的展示。在IOTE 2021国际物联网展上,我们能够看到优质的物联网传感器厂商带来的最新水质监测产品,也能够了解到物联网水质监测领域的发展动态(下附60多家已经参展的传感器企业列表)。


公司


展位号


北京昆仑海岸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3


湖南菲尔斯特传感器有限公司

2C2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2C16


麦克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

2C59


合肥皖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2C173


陕西拓普索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60


上海铭控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63


上海宜链物联网有限公司

1A221


深圳市晶远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A217


深圳市晶光华电子有限公司

1A293


泰州福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1A163


深圳市明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C33


深圳市集和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2C87


安森美半导体

1A145


山旗电子(香港)实业有限公司(商旗)

2C73


深圳市晶科鑫实业有限公司

1A180


智驰华芯(无锡)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02


米恩基(浙江)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27


苏州慧闻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2C172


宁波爱氪森科技有限公司

2C79


广州奥松电子有限公司

2C61


上海祉翔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49


郑州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32


合肥微纳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00


西人马联合测控(泉州)科技有限公司

2C48


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2C129


北京博大光通物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C130


敏源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55


深圳盛世物联传感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2C176


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23


金霸王(中国)有限公司

1A81


深圳扬兴科技有限公司

2C86


深圳市欧利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2C58


杭州八识科技有限公司

2C92


北京富奥星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C49


深圳市源建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2C209


嘉兴博感科技有限公司

2C150


河南福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80


深圳电目科技有限公司

2C96


广州市科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128


3M中国有限公司

2C15


福建上润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2C82


广东华兰海电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C81


无锡康森斯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98


深圳万讯自控股份有限公司森纳士分公司

2C97


南京沃天科技有限公司

2C126


深圳市普晟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99


深圳荣亚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2C188


盛思锐贸易有限公司

2C9


戎天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2C93


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2C91


森霸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C77


威海精讯畅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2C46


深圳市美思先端电子有限公司

2C11-2


宝鸡睿科传感器有限公司

2C11-1


粟垣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2C223


深圳市昊华电气有限公司

2C103


深圳泰科芯元科技有限公司

2C171


深圳市道合顺传感实业有限公司

2C78


南京矽典微系统有限公司

2C10


上海矽杰微电子有限公司

2C12


江门思顿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2C150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