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1-11-19作者:智汇小新

11月17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共同主办,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NCSC)协办的“2021绿色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暨第八届煤控年会举行。以双碳目标指引绿色能源转型为主题,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毅,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吴吟,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办公室主任刘强等嘉宾,分享和交流了煤炭消费减量的经验与建议。


蒋兆理表示,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各地区各部门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社会各界需要共同携手。本次研讨会即是一个重要的创新交流平台,各位专家学者和行业代表能够互相启迪,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策略和途径,探讨绿色能源转型的新思路。刘强表示,要积极探索中国的能源转型方案,推动构建以低碳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助力国家及地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在主旨发言环节,杜祥琬指出,碳减排和大气治污的末端治理手段有别,但源头治理高度一致、协同性很强。实现双碳目标和打赢蓝天保卫战,末端治理有一定作用,但根本着力点在于源头治理。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节能提效;二、大力推进能源的清洁化、低碳化。


王毅表示,刚刚结束的COP26基本完成了主流谈判任务,达成了最大共识,是COP21以来最成功的一次COP会议。尽管退煤有共识,但全球减煤不能一刀切,需要考虑不同国家的条件和能力。未来十年逐步减少未考虑去碳的煤电是基本方向,且需要不断加大力度,今后逐渐减少油气消费也会列入议事日程。


王金南表示,基于煤炭消费总量的下降,从2013年开始到现在,城市PM2.5的浓度下降50%左右,二氧化硫浓度下降的更明显。同时,重污染天数下降非常明显,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明显改善。此外,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也大幅下降,我们的国际承诺是“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截至2020年底实际完成了48.4%。他强调,要通过空间统筹的方式来控煤减污降碳,重点关注排放“双高”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与CO2排放在空间上均表现出集聚效应,主要分布在省会等大中城市以及重点城市群。此外,当务之急是研究制定二氧化碳乃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控制方案,并在重点地区和行业做研究试点。


吴吟表示,由化石能源过渡到可再生能源,需要几十年时间。在此过程中,必须保障能源系统的稳定运行,坚持系统观念,先立后破、立稳脚跟、破其糟粕。能否减煤,取决于非化石能源能否替代煤,能替代多少煤,能有多快速度替代煤。前一段时间,部分地区出现拉闸限电,说明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得还不够快、不够充分,尚不能满足能源消费增量的需求。因此,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一方面要研发煤炭减碳利用,另一方面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生物质能源。科技决定能源的未来,科技重塑未来的能源。


李俊峰表示,全球绿色能源低碳转型方向是一致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要把二氧化碳减下来,但二氧化碳中间燃煤只占了不到40%,还有石油、天然气,如果只关注到减煤问题上,不要说1.5℃,2℃目标也达不到。除了减煤,还要考虑减油、减天然气。在这一点上全球目标一致,难度都不小。能源发展转型里面一定要强调“安全底线思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必须有一个安全思维,从系统设计时就要想到这一点,确保能源安全。


NRDC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尼什•巴普纳(Manish Bapna)表示,中国正在积极推进能源转型,既有坚定承诺,也有实际行动,在风能和太阳能开发、电池和电动汽车生产、工业和建筑节能等方面拥有强大的政策和技术基础。对此,期待继续与各方合作,共同寻求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所需的创新和政策。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围绕多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包括2030 年碳达峰和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和政策、国家和地区碳达峰和煤炭向清洁能源过渡进展、行业煤控和碳达峰的挑战与措施、重点省市煤炭消费控制、绿色金融助力高碳行业转型等。


NRDC北京办公室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2021年是践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时期,在此时举办能源转型国际研讨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与各个合作伙伴探讨重点省市、行业的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减碳目标,提出实用的控煤降碳措施和路线图,能有效推动清洁能源转型,助力早日实现降碳目标。”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