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后浪”追赶势头强劲

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后浪”追赶势头强劲

发布时间:2022-04-18作者:诺谨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市场一直被外资企业所垄断,进口产品占据九成以上的份额。近年老龄化加剧带动了医疗设备需求增加,加之技术创新和利好政策的支持,我国影像设备在中低端领域已逐渐打破技术壁垒,不断突围步入市场蓝海。业内认为,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空间巨大,2020年中国医学影像市场规模约为6000亿元至8000亿元,未来还有国产替代的空间可以挖掘。在可观的市场蓝海面前,包括迈瑞医疗、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一批企业已经积极布局,同时“后浪”追赶势头也非常强劲。
 
  近日,联影医疗首发过会的消息传来,下一步,联影医疗将递交注册,有望在2022年内实现挂牌上市。
 
  资料显示,联影医疗成立于2011年3月,是一家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性能医学影像设备、放射治疗产品、生命科学仪器及医疗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的企业。公司总部位于上海,同时在美国、马来西亚、阿联酋、波兰等地设立区域总部及研发中心,在上海、常州、武汉、美国休斯敦进行产能布局,已建立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0年疫情以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20年医疗机构对CT和移动DR产品需求大增,带动公司相关产品收入增长。2019-2021年,联影医疗分别实现营收29.79亿元、57.61亿元及72.54亿元,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6.03%,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351.98万元、9.03亿元及14.17亿元,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不过研发占比呈现出了逐年下降的趋势。2019-2021年,联影医疗的研发投入分别为6.90亿元、8.50亿元及10.4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3.17%、14.76%及14.45%。据悉,虽然公司研发占比逐年下降,但在行业国产企业中还是处于较高水平。
 
  在高研发投入下,联影医疗产品丰富,截至2021年末,联影医疗已累计向市场推出包括磁共振成像系统(MR)、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系统(CT)、X射线成像系统(XR)、分子影像系统(PET/CT、PET/MR)、医用直线加速器系统(RT)以及生命科学仪器等在内的80余款产品,在计算机设备、磁共振成像等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地位。
 
  联影医疗表示,若该公司未来研发投入不足,或者受研发人员、研发条件等不确定因素限制,可能导致不能按照计划开发出新产品,在研项目无法产业化,或者开发出的新产品在技术、性能、成本等方面不具备竞争优势,进而影响到其在行业内的竞争地位和市场占有率。
 
  值得一提的是,联影医疗备受资本的青睐,招股前已完成5轮融资,投资方不乏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国开证券等证券机构。其中,2017年9月获得33.33亿元A轮融资,刷新了中国医疗影像设备行业单笔私募融资的记录,估值也跟着上涨。此次行使超额配售权后,联影医疗计划发行1.15亿股,募资不少于124.8亿元,发行估值超过千亿。业内表示,联影医疗若成功上市,或成为继迈瑞医疗之后行业内的第二家千亿市值公司。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