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机械工业提质增效添动能

机械工业提质增效添动能

发布时间:2023-01-06作者:智汇闻

潍柴集团的工作人员在发动机生产线上工作。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近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发布了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企业、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名单。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在发布会上表示,作为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的晴雨表、转型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在做强、做优、做大等方面展现出新活力,呈现诸多新特点。

  品牌竞争力不断提高

  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名单显示,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3705.45亿元)、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3055.98亿元)、上海电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634.95亿元)分别获得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前三名。

  营收实现增长与创新投入加大是本届机械百强企业的主要特点。“百强企业是行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罗俊杰指出,本届机械百强企业营业收入合计25391亿元,同比增长13.98%,增速比上届百强高0.65个百分点。而从研发投入来看,本届机械百强企业研发投入合计906.5亿元,同比增长19.59%,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速5.61个百分点。

  从名单来看,本届机械百强入围企业最多的三大行业仍是电工、石化通用机械和工程机械行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国机械百强企业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近年来,我国机械企业不断成长,无论是规模、效益,还是科技创新、国际竞争力都有了长足进步,与世界同类企业的差距不断缩小,成长性和运营效率都有较好表现。

  在百强企业发布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发布了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名单。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7798.46亿元)、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7056.96亿元)、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5555.15亿元)分别获得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整车二十强企业前三名。

  2022年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三十强企业前三名分别是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2021年零部件业务收入2610.36亿元)、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1399.44亿元)、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14.91亿元)。

  “汽车与零部件上榜企业利润增长明显。”陈士华介绍,上榜的整车二十强企业2021年利润总额合计为3129.11亿元,同比增长56.13%,增加1124.88亿元。上榜的零部件三十强企业2021年利润总额合计为761.70亿元,同比增长20.47%,增加129.45亿元。

  创新能力仍待提升

  尽管我国机械、汽车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但与世界同行顶级企业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罗俊杰表示,机械百强、汽车整车二十强、零部件三十强企业是行业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突出代表,是行业持续、稳定、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目前来看,增长慢、盈利弱、创新不足,以及一些基础与重大技术和产品缺失、自主品牌培育滞后等仍是我国机械、汽车工业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机械工业是我国发展数字经济的主战场,要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秘书长、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宋晓刚表示,以工业互联网为平台的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引领机械工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联合会将支持企业把核心业务系统和重点设备能力向工业互联网平台迁移,助力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汽车行业同样存在技术制约的问题。“新能源汽车仍存在冬季里程衰减、充电时间长等痛点问题。”陈士华说,“这些痛点基本和动力电池直接相关。”他进一步解释,要解决这些痛点问题,需要加快实现动力电池技术上的突破与飞跃。关键在于如何在材料和结构上创新,以及在多元化技术路线上实现突破。

  陈士华表示,除了聚焦动力电池等传统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之外,如何发力打赢智能化的下半场显得更为关键。智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关键技术逐渐聚焦自动驾驶与智能座舱。新能源汽车企业要不断加强在智能化研发方面的投入,同时也要与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深入合作,共同建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产业链安全问题也备受重视。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2022年度之声上,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相较于传统汽车领域,更应重视智能新能源汽车车用芯片供应链的安全,更加重视动力电池稀缺资源的安全、稳定、畅通,这将直接决定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先发优势、已有优势的巩固和保持。同时,我国动力电池领军企业要从当下开始,加快推动固态电池的创新突破和产业化进程。

  行业有望平稳增长

  2022年以来,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疫情反复跌宕等多重挑战,机械工业发展克服重重困难。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11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继续回落,累计增加值增速也出现回落,通用设备、专用设备、汽车行业累计投资增速比1月至10月分别回落0.1个、0.6个和0.5个百分点,机械工业累计出口增速比10月回落1.2个百分点,当月出口增速由正转负。展望2023年,机械工业运行趋势如何?汽车行业能否继续保持增长?

  “宏观层面和政策层面为2023年机械工业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行业信心。”罗俊杰认为,机械工业稳增长基础仍不稳固,经济运行依然面临多重压力和挑战。

  他分析说,从需求侧看,行业投资增长势头较弱,消费恢复态势不强,出口增速回落不确定性加大;从供给侧看,产业链供应链仍存在一些关键环节“卡脖子”的难点堵点,增长新动能尚未形成广泛带动作用。此外,各种不确定短期变化和外部因素还可能会加重“三重压力”、影响行业的平稳运行。综合分析,初步预计2023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5%左右。

  不同于机械行业,汽车产业链在资本市场维持较高热度。天眼查数据研究院高级分析师陈倞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汽车零部件融资事件合计发生401起,融资金额超440亿元,平均每笔融资超1亿元。

  陈士华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汽车市场总体处于普及的后期,居民对汽车的消费需求依然强烈,加上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带来的行业红利,为乘用车市场今后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

  展望2023年,中汽协预测,2023年汽车总销量为2760万辆,同比增长3%。具体来说,乘用车预测销量为2380万辆,同比增长1.3%;商用车预测380万辆,同比增长15%;新能源汽车预测900万辆,同比增长35%。 (经济日报记者 刘 瑾)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