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12作者:光光
2025年8月8日,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开幕,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四川省新经济示范企业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携卡诺普轮式人形机器人灵烁、卡诺普AI复合机器人灵迅等多款工业协作机器人新品亮相。大会期间,公司联合创始人、副总经理邓世海接受了智汇采访。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是中国最早一批将机器人自主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化的企业之一。作为“机器人大脑”和“具身”的缔造者,卡诺普率先实现机器人控制器的产业化与批量应用,占据控制器市场50%份额,服务80%中国机器人企业。2017年起卡诺普完成机器人大脑、视觉、整机全产业链布局,其中焊接机器人销售稳居中国市场出货量第一,六关节机器人位居行业第三,覆盖90%+工业应用场景。公司研发工程师占比超45%,拥有400余项知识专利及全栈电气核心技术,现已有60余款全系列工业机器人,产品广泛应用于焊接、汽车、电子、新能源等领域并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36000平方米的研发制造基地托举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落地,形成专用智能工业机器人+AI复合机器人+仿人形机器人业务布局,卡诺普正重塑机器人应用边界,成为面向未来的工业落地新范式。
邓世海表示,卡诺普将继续深耕智能制造赛道,计划三年内登陆科创板,助力中国机器人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升。
在谈及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时,邓世海指出工业场景中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数量级巨大,甚至可能超过现有工业机器人。因为产线上的功能和高位行业需求远超当前机器人数量,且随着人员教育提升和年轻人对工作的追求变化,重复性、高危性工作更需要机器人来完成。人形机器人凭借聪明、灵活、决策能力强等优点,在工业领域的扩展方向十分广阔。但这不仅需要解决技术和成本问题,还依赖整个生态方案的完善,要从客户最痛、最易下手的需求点切入,逐步实现产品落地和推广,在细分领域做出优秀方案和产品,汇聚成庞大的市场规模。
目前人形机器人的使用规模较小,未来两到三年可能会有小范围应用,但大批量生产还需时间。稳定性和可靠性未经长期检验,存在使用担忧;技术上,机器人的聪明度、决策能力以及在恶劣环境下的抗干扰能力有待提升,这关系到生产效率和质量,否则可能增加工厂成本和交互成本。为应对这些挑战,成都卡诺普机器人制定了相应措施。在标准方面,参考工业机器人标准,特别是抗干扰能力、动作、安全性等要求,以高标准研发产品,虽初期难度大,但利于后续发展和满足相关要求。在产品测试和推广上,秉持稳健原则,两款产品已在工厂实际使用和合作测试,确保在各测试标准下达标后才对外销售,维护品牌信任度。同时,积极拓展市场,在电子、汽车行业以及国内外多地布局,海外市场对机器人替代要求高,也是重要发展方向。
未来,人形机器人的种类会更加丰富,针对不同场景和需求会有专门的机器人,不再局限于单纯像人的形态,会有更多衍生形式。邓世海相信,在行业共同努力下,突破技术瓶颈,完善生态方案,工业机器人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工业生产迈向新的高度。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