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借助海外工厂“重夺”欧盟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布局

借助海外工厂“重夺”欧盟市场:中国光伏企业如何布局

发布时间:2015-12-17作者:智汇胡妮

欧盟委员会在当地时间12月4日公告,其或许将延长现有对中太阳能产品双反措施,限价限量(MIP)协议也随之展延。复审期间,原“双反”措施继续。已经跻身全球最大的光伏组件巨头天合光能为应对欧盟不公平的贸易保护举措,欲重新夺回曾一度因双反而日渐收缩的欧洲市场。

  欧洲光伏公司所剩不多。两年多来,已经超过30家曾经排名全球百强俱乐部的欧洲光伏制造企业已申请破产或倒闭,其中包括欧洲最大的太阳能集团Conergy公司、曾是全球顶尖的德国第一家上市太阳能光伏企业Solon等在内。

  该协议的实施,使得中国公司必须通过“自绑手脚进入鳄鱼池”的方式进入欧盟——同意年度进口配额,及以高于预先协定的价格进行销售。这意味着,中国的大多数知名的光伏企业,仍要在欧盟高高举起的双反大棒之下抗争。

  中欧太阳能双反与限价限量协议即价格承诺,于2013年12月5日生效,协议的大限之日本定于今年12月7日到期。但事件发展并非如中国企业意愿。以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太阳能光伏制造商联盟(EUProSun)一直对中国光伏企业的打压紧追不舍,其今年9月初提起重审以及展延的报告已经获欧盟委员会接受。经过一段时期的调查,至今已经陆续把5家中国知名的光伏商踢出价格承诺的规范之外,使其需面临最高47.7%的反倾销税。

  对此,天合光能发出一则声明,声称该承诺不再是一个公平的协议,“不公平地”限制了其在欧盟的发展潜力,并宣布正式退出中欧价格承诺。

中国光伏企业

早在今年6月,组件出货量居于全球前三的阿特斯阳光电力,以及中盛光电、昱辉阳光纷纷被欧盟裁定违反了MIP协议,不再享有关税豁免。若要继续入欧,需支付高额关税。

  上述企业相关人士对界面新闻透露,中国企业平均关税约为47%。其中阿特斯和中盛光电将面临43.1%的反倾销关税和6.4%的反补贴税。而昱辉阳光的税率则分别为43.1%和4.6%。

  对此裁决,拥有1.2G瓦中国产能的昱辉阳光率先退出MIP。它如此决绝离开,来自于其在波兰、土耳其、南非和韩国等多地设厂布局。据悉,2014年该公司出货量中欧洲占36.9%。目前昱辉阳光把重点逐步向国内和日本转移,欧洲出货量将逐步降低。

  中盛光电则发表声明,表示将会在“澄清与和解”的过程中与欧盟合作。

  阿特斯表示,其将与欧盟方面协作,以达成良好结果。不过,其公司全球市场部总监张含冰当时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坚持认为“阿特斯完全遵守了所有条款和条件。”

  与中国企业较量中,“得利”的EUProsun盛赞此举,并表示这3家中国公司“只是冰山一角”,要求欧盟立即扩大调查范围。

  在上述这份声明中,天合光能CEO高纪凡表示:“我们认为目前对价格承诺的解释,曲解了原价格承诺的规定和范围,对我们全球拓展战略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禁止在海外工厂生产组件,无论组件将销往欧盟还是非欧盟市场,这明显是对于(价格承诺)协议的滥用。”

  南京市某央企国资背景的光伏组件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近两年来,目前全球光伏行业的平均售价已经出现了持续且很大幅度的下降,最低进口限价的水平不再符合行业趋势。

  同时担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理事长的高纪凡特别强调,目前的最低进口价,在全球主要市场的价格持续下降且比预期还要快的情况下,MIP已经背离了太阳能市场的价格走向。

  刚刚在巴黎当选全球太阳能理事会联席主席的高纪凡早些时候在接受界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上述不公平政策的影响下,中国企业在欧盟已经失去竞争力。

天合光能在声明中说,现有的限价限量协议无法如实反映太阳能市场上的交易现况,特别是目前平均售价持续探底,使得遵守价格承诺的中国厂商在欧洲市场反而蒙受竞争力降低的损失,“违背自由公平贸易的原则”,天合光能为此决定退出价格协议。

  天合光能品牌总监叶超对界面新闻记者证实,天合光能将通过海外工厂来满足欧洲客户。目前,其泰国工厂中已经具备700MW的电池产能以及500MW的组件产能,同时在东南亚地区也有合作的代工厂。在上述区域中,并未受双反影响,且在价格上更有优势。

  据彭博报道,欧盟决定对中国组件制造商启动贸易关税的复审和展期,意味着当前对中国光伏企业不利措施或许将继续15个月。


公司简介

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是中国工业自动化的领军企业,于2003年在天津投资成立,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作为中国本土工业自动化产品的提供商和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宜科在汽车、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器人、食品制药、印刷包装、纺织机械、物流设备、电子制造等诸多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宜科为智慧工厂的整体规划实施提供自系统层、控制层、网络层到执行层自上而下的全系列服务,产品及解决方案涵盖但不局限于云平台、MES制造执行系统、工业现场总线、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通讯、机器人及智能设备组成的自动化生产线、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集成、智能物流仓储系统等,以实现真正智能化的生产制造,从而带来生产力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以及对生产灵活性和生产复杂性的管理能力的大幅提升。多年来,宜科以创新的技术、卓越的解决方案和产品坚持不懈地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全面支持,并以出众的品质和令人信赖的可靠性、领先的技术成就、不懈的创新追求,在业界独树一帜。帮助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加速智能制造进程,成为中国工业4.0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当之无愧的践行者。

更多详情>>

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