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05-06作者:宜科
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德国正式提出“工业4.0”一词,用以描述制造业领域技术的演进历程。在随后的两年,有了制造强国美国和日本以及中国的跟进,带有强烈再制造色彩的工业4.0概念席卷全球。在工业4.0引领的制造业转型升级大背景下,各大制造业企业无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针对产业发展他们发挥着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否覆盖制造业升级的现实需求,实现工业4.0从概念走向落地?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宜科的工业4.0实践
从去年上海工博会到今年3月广州SIAF,现场观众都会发现有这样一条微缩生产线,它包括智能化仓储系统、机器人自动装配检测、智能输送系统、通用自动装配系统、制造执行系统 (MES)、数据采集与追溯系统(视觉识别、RFID)等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全面演示了自动化工厂仓储、装配、检测的生产过程。这就是宜科(天津)电子有限公司带来的智能制造系统。宜科副总经理李虹表示,“该系统融入了宜科对于工业4.0概念的理解,其智能化的特征与工业4.0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的中心思想不谋而合。”这套系统以自动化设备和丰富软件为基础,体现了信息化和自动化技术的高度融合,是针对汽车零部件、3C、仪器仪表、家电等行业智能升级而需求精心打造的解决方案。另外,根据不同行业的需求差异,系统中的多种自动化产品、设备及机械手臂可有机组合,形成不同的个性化方案,有助于不同制造业水平的企业都能有效实施。
其实除了上述的智能制造系统,宜科围绕工业4.0已经打造了一个以硬件为主辅以软件的智慧工厂框架。2014 年5 月宜科推向市场的分布式IO Spider67,经过持续的创新升级,如今已实现对PROFINET、PROFIBUS、EtherCAT、EtherNet、CC-Link五大协议的支持,引领更开放,更融合的发展潮流。此外,识读距离达6 米的第三款RFID 产品,满足严苛工况的WFC系列无线通讯产品。李虹指出,“工业4.0实质上是软件和硬件的融合,核心是软件,但是没有硬件平台,软件也从附着,发挥不了作用。而宜科不仅带来支撑工业4.0的硬件技术平台,同时也可以提供软件实施和服务。”可以说,为迎接这场制造业的深刻变革,宜科已经做好准备。
工业4.0与中国制造对接
到底什么是工业4.0?当工业4.0携信息物理系统CPS、大数据、数字化、机器自组织等概念席卷传统制造业的时候,“工业4.0”一词无疑被罩上了神秘的外衣。围绕不同的出发点,各国乃至各个机构已经形成了不同的解读,但是目前业内的共识是工业4.0主要包含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物流三大方面,其实工业4.0的本质与我国一直推动的智能制造,两化融合不谋而合。
所以对于推动工业4.0建设中国有极大的动力:一方面,工业4.0有助于正处在工业转型升级关键时刻的中国工业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的灵活性,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中国数量可观的高科技公司,以及活跃的移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产业,为工业4.0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撑。
而对于工业4.0的落地,中国制造业也确实面临不小的难题。李虹认为,“制造业发展不均衡是阻碍工业4.0实施的首要挑战。”工业自动化是德国得以启动工业4.0的重要前提之一,尽管我国不乏先进的工业企业,但是更多的工厂自动化程度及信息化应用水平较低。可以说,很多制造企业仍处于工业2.0甚至工业1.0的水平,对于这些企业,连基本的自动化都没有实现,更遑论工业4.0或智能化的实施。
而在工业4.0概念问世初期,全球制造业对工业4.0还处于懵懂阶段的时候,以宜科、倍福、易能立方等为创始成员之一而成立的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结合中国的制造业现状,倡导“中国智慧工厂1.0”的创新理念,用以梳理制造业不同阶段的特征和需求。智慧工厂的实践为工业4.0的落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李虹看来,“制造业终端用户或设备制造商的需求往往很直接,理论层面的概念对于他们没有实质性的帮助。作为中国科技自动化联盟的重要成员,宜科熟悉中国制造企业的需求和现状,我们希望帮助那些处于制造业金字塔底层,有发展愿景但是找不到正确发展路径的企业,让他们实现制造水平的晋级,这也是宜科工业4.0框架中,更为务实的方面。”
工业4.0不仅是智能制造
如果你还是觉得工业4.0遥不可及,那么现在想象这样一幅场景:在一个工厂的配料区,订单信息经过电脑处理,原料种类及用量需求会传达到相应的仓库,具体库位将亮起指示灯,引导配料人员快速、准确进行物料分拣。然后,接收到具体操作指令的机器人会将原料运输到生产现场的具体工位,并且在设定的位置将加工完的成品取回,放到指定的仓库中。任何流程的改变,只需通过电脑对参数进行调整即可完成。
这个看似简单却带有明显“智能工厂”标签的场景,通过宜科最新推出的PTL(配料区物料电子化捡取)系统加之工业机器人的应用,能在客户端无数次展现,有效提升汽车,电子制造等复杂行业的效率和质量。
当然,如果你觉得工业4.0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就是智能工厂或智能生产,那又错了。工业4.0时代,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信息安全等技术也大有作为。李虹认为,在海量终端实现互联后,需要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结构化数据进行存储和分析、处理,再指导生产。未来生产数据甚至可以进行交易。
例如某一个典型的企业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和提升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该企业的生产数据可以在进行分析处理之后,用以指导同行业其他厂家,或者有待于提升自己能力的企业,帮助他们提升生产效率,提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想,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互联网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与制造业的结合。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工业的影响越来越深远,我们已经越来越清晰的看到这种可能。”李虹表示,工业4.0对于制造业的重塑将是翻天覆地,而宜科希望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能走在这场制造业变革的前沿。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