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联系人:章清涛
  • 热线:18611695135
  • 电话:
  • 传真:
  • 邮箱:18210150532@139.com

新闻动态

Festo展示3D Cocooner系统可打印玻璃纤维结构

除了机器鸟、仿生袋鼠与蚂蚁机器人之外,德国著名气动元件生产商Festo的仿生学习网络(Bionic Learning Network)计划再次经目光投向自然界,为其全新的3D打印解决方案3D Cocooner获取灵感。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2080

灵活的3D打印弯曲夹板 治疗手指骨折更高效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不幸骨折了,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带上笨重的夹板或者打上厚厚的石膏,非常不方便。不过最新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利用3D打印技术,或许未来我们不需要这么辛苦。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016

商场各位置灯光设计方案

灯光在室内设计中往往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在室内行业中,另设计师最头疼的设计就是对于灯光的把控,我们可以把效果图做得很漂亮,但对于现实的灯光,却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086

HYPER项目研发神经机器人技术和VR技术原型机帮助残疾病人

HYPER是西班牙国家科研委员会(CSIC)协调下由IK4研发联盟参与的拥有五百万欧元预算的研发项目。自从2010年开展以来,HYPER推动了新型康复治疗系统以及帮助脊椎损伤和中风病人恢复正常步态。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838

盘点可穿戴技术在医疗中的应用 皮肤传感器 柔性植入装置

可穿戴技术让医疗设备“更小、更软、更智能”。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976

IPG新型光纤激光器在激光表面织构中的应用

本文中所阐述的不仅仅是通过激光器控制表面形态,降低Ra,还包括附加的功能特性。所展示的激光织构为正火或表面预制,这些过程有助于提高下一道工序、激光加工或其他应用的一致性,从而改善下一道工序的可控性,如粘结或焊接。此外,取代湿性化学表面制备工艺还具有重要的环保意义。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960

“纯化学”科学家研发世界最小“机器”

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指出,目前,分子机器处在概念应用阶段,尽管“分子机器”目前还没有实际的应用,未来它会怎样改变人类的生活?据介绍,它有望用于更精准的疾病检测、药物输送,超高密度信息存储、能量存储,新材料、传感器等众多领域,应用前景不可限量。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934

科普贴:智能手表是如何定位的?

目前市场上智能手表定位功能主要采用的技术都是基于GPS定位、基站定位、WiFi定位这三类定位技术实现的。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167

嵌入式设计入门:三极管基础电路设计

在嵌入式电路中,三极管一般作为开关器件和功率器件使用,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讲解嵌入式中三极管基础电路的设计。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926

GC-MS检测新法大显神通 为红木“验明正身”

如今,市场上五花八门的木材让普通消费者一时难以辨别。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的红木家具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整个红木行业的信誉。如何能够更加准确地验明红木“正身”?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939

盘点:突破智能手环市场瓶颈的几种解决方案

智能手环市场发展遭遇瓶颈,或许以下几种解决方案对智能手环寻找突破口和转型升级有所启示。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017

紫外纳米压印光刻机提升我国微纳级制造业能力

媒体日前从中科院光电技术研究所获悉,该所微电子专用设备研发团队已自主研制出一种新型紫外纳米压印光刻机,其成本仅为国外同类设备1/3,将有力推进我国芯片加工等微纳级结构器件制造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292

微信挂号可绑定医保卡啦!

长春市民白云峰为了给孩子治疗湿疹,每个月都要到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复诊、取药。为了挂上专家号,他总是前一天来,在医院附近住一晚,第二天早起看病。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561

【科研进展】金刚石量子内存能改变单光子颜色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和滑铁卢大学量子计算研究所使用金刚石中的一个量子内存,首次实现了超快单光子颜色和带宽的转换。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1293

中国红外热成像技术突破美国封锁

在电影《铁血战士》里,施瓦辛格跳进水里将自己的温度和周围保持一致,试图遮蔽自己的红外信号源,避免热成像仪的侦查。在诸多谍战大片中,红外热成像仪频频崭露头角,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而现在这项高科技正在从军事走向工业和民用市场。

发布:2016/2/29 0:00:00供稿:网络人气:887

Copyright © 2015 ilinki.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智汇工业版权所有

电话:010-62314658 邮箱:service@ilinki.net

主办单位:智汇万联(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备150301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