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美国国家BIM标准– BIM能力成熟度模型(三)

来源:智汇工业

点击:1498

A+ A-

所属频道:新闻中心

关键词:BIM

    BIM 能力成熟度模型CMM解读本周姗姗来迟,这次咱们来说说BIM生命周期的故事,这也是BIM CMM的第二个重要维度“Life Cycle View”。


    建筑的生命周期很长,他涵盖了从设计、生产(供应链)、施工、运维几个阶段,在这每个阶段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从BIM信息的完整性角度来看,这些都是BIM信息来源的重要环节,同时BIM数据在这每个环节是需要流转、协同和复用的。在美国规范中,CMM关于生命周期应用的定义是这样的:



    目前,我们的BIM应用大部分还是集中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大家主要还是关注了三维建模展示、管线综合、设计协同等方面的应用;一小部分BIM应用到了生产和施工阶段,比如:提取材料清单、造价成本管理、施工方案模拟、施工进度模拟等5D应用。极少部分关注了在运维阶段的应用。


    同时,BIM CMM还非常强调数据的无缝流转和复用,每个阶段的数据是需要流畅地传递到下游的,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数据叠加,这样才能使BIM数据的价值持续增长,而不是形成一个个独立的数据包。当然,我认为在国内,BIM信息之所以无法很好的做到全生命周期和数据高效传递、复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我们所处的行业是业务垂直型的生态体系,数据协同必然会遇到企业壁垒的问题。


    刨除企业管理的问题,单从技术角度,我们如何能提升BIM在全生命周期的应用能力呢?以下是几个建议:

    1、提前做好数据规划

    数据规划是在BIM实施前非常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我们需要明确定义出各个阶段需使用的数据内容、格式规范、数据来源、相互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确保BIM信息既能满足各阶段使用方的需求,又不会造成数据冗余,并为数据协同、流转做好技术准备,事半功倍。


    2、注重编码规范及应用

    编码是在BIM实施初期特别容易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因为这项任务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很多建模人员不愿意增加工作量。其实,在建模阶段即做好编码工作,是后续数据流转的关键。数据在不同阶段的组织方式、使用颗粒度大小都是不同,如果没有规范的编码,后续就很难做到数据映射和自动建立对应关系,导致需要额外投入大量人力对数据进行反复核对,造成管理成本直线增加。


    3、提高数据准确性

    只有提高了数据准确性,在数据提供方明确数据责任制,才能使下游数据使用方更有积极性去使用准确的BIM数据。


    (审核编辑: 小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