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务新闻》成为了第一家近距离看到波音公司MQ-25的媒体。在被问及波音鬼怪工厂于2017年12月第一次发布MQ-25原型机后是否正在制造第2架原型机时,该项目负责人盖迪斯笑了笑,并岔开了该话题。[详情]
新西兰航空公司3月27日表示,当月25日,从东京起飞的NZ92航班在降落奥克兰机场的过程中,一架突然出现在机身数米范围内的无人机使得飞机内的278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身陷险境。[详情]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一箭六星”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这是我国固体运载火箭首次向国际用户提供发射服务。[详情]
近日,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某旅率先在飞行教官队伍当中开展“失速尾旋”专项训练,这也是空军首次在教8飞机上推广这项训练,用以提高飞行学员的心理素质和技术水平。[详情]
3月24日,C919大型客机102架机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顺利完成一架次的初始检查试飞。这是102架机首飞后的第5次试飞,也是2018年春节后的第一次试飞。[详情]
空军“神威大队”所在师出动12架轰6K战机,从关中腹地远程机动至某区域开展实战化军事训练,在实战实训中提升新时代打赢能力。“神威大队”作为空军战略进攻力量的一把利剑,再次展现了敢打必胜、敢于亮剑、敢挑重担的战斗作风。[详情]
近日,航空工业南京机电“基于卓越绩效的航空装备研发流程塑造和组织创新”和“面向高速传动装置研发的精细化流程设计与应用”两项目获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2017年度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二等奖。[详情]
“实践十号”是专门用于微重力科学和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实验的返回式科学实验卫星。卫星于2016年4月6日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成功,整星在约250千米高度的近地圆轨道运行12天后,卫星返回舱与留轨舱分离,当日返回舱携带11项材料、生物载荷安全返回地面,样品完好,留轨舱在轨运行继续开展8项流体、燃烧微重力科学实验,留轨舱于4月25日停止在轨实验任务。[详情]
“通用航空的发展带来对通航动力的巨大需求,我国的通航动力产业具备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已经进入群雄逐鹿的竞争时代,我们应该借助军民融合的有利契机,以现有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能力为基础快速切入通航动力市场。”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动研所副总师单晓明做出如上表示。她说,通航动力发展的前提一定是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这一轨道。[详情]
2018年的两会,来自航空业界生产制造一线的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刘忠、邢京龙、赵平、栗生锐走上了参政议政的舞台,带来了促进航空业发展以及技能人才培养相关的议案和建议。[详情]
2012年八次党代会以来,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党建工作的要求,深刻理解和落实航空工业党组《关于加强航空工业试飞行业建设的决定》,围绕加快发展的“新四十条”和公司“十二五”规划,坚持“把握全局、融入中心、强基固本、科学发展”的工作方针,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推动科学发展的六种能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加快航空试飞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带领和团结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职工,砥砺奋进,开创了航空试飞事业发展新局面。[详情]
据俄罗斯《军事工业综合体》2018年3月12日报道: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彼尔姆发动机公司主管经理谢尔盖?波波夫对记者说:2023年将制造未来大推力发动机PD-35的验证样机。[详情]
3月11日,在航空工业两会代表委员媒体见面会上,全国政协委员、航空工业直升机总设计师吴希明透露,中俄联合研制的重型直升机项目进展顺利,双方将会在总体设计等方面开展合作。[详情]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军民融合发展法规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军民融合发展法规文件清理做出全面部署,是优化军民融合发展制度环境,力求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的重要举措。[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