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是有各种常用的或特殊的水处理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包括各种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费用最省。[详情]
当泛在电力物联网跃入人们视线的时候,实现对信息通信安全技术全方位的支撑就显得更为重要了。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国网山东电科院”)泛在电力物联网安全实验室为了高效地支撑电网生产和企业经营,秉承该院“支撑为本、创新为魂”的发展定位,遵循“安全稳定和谐、务实创新发展”的理念,智慧攻坚,全方位地为山东省信息通信安全保驾护航。[详情]
国网公司提出“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把它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的。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解读其技术和业务含义,最高大上的已经到了“空天地一体化”的物联通信了。[详情]
触点插接件配有由执行机构触发的预张紧笼式夹具。如若执行机构被推入触点腔体内,笼式夹具就会返回其原始位置并将导体末端固定。若要松开连接,只需将螺丝刀推入执行机构内部并将杠杆移动过渡到绝缘部件。然后弹簧再次松脱导体末端 - 即可对组件进行卸载或更换。[详情]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王朝阳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一种新型的电池结构和充电策略,实现了动力电池在任何温度下的快速充电。即使在零下50度的极端环境中,该技术依然能够实现15分钟快充,并具有超过4500次的超长循环寿命。[详情]
【采访】系列专题:发现施耐德电气御程系列模块化变频器的创新与颠覆
施耐德电气推出了全新御程系列模块化变频器。针对这款全新产品,本网编辑采访了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市场部总监古月先生, 以及施耐德电气(中国)工业事业部变频器市场经理程晓莉女士,就产品本身的创新、特性与变频器,乃至整个工业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将针对这款全新产品,展开系列专题解读。[详情]
MICA.network: 通过合作伙伴关系成功实现工业4.0应用
上海,2018年5月9日——浩亭技术集团自2016年起与MICA.network用户组织内部的系统集成商和IT专家合作让客户实现基于数据的设备效率改善。该网络在今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的浩亭展位(11展厅 / C15展位)展示了基于MICA?边缘计算系统的机器数据汇集和ERP应用解决方案。以从车间层面访问工艺数据为代表的“最后一英里”往往成为工业4.0理念的最大障碍。网络合作伙伴可通过合作项目贡献相应的解决方案专业知识。[详情]
近日,韩国全南大学Jaekook Kim教授课题组在Nano Lett.上发表了一篇题为“Na2V6O16˙3H2O Barnesite Nanorod: An Open-Door to Display a Stable and High-Energy for Aqueous Regeable Zn-Ion Batteries as Cathode”的研究性文章。在该文中,研究人员报道了Na2V6O16˙3H2O(NVO,水钒钠石)纳米棒作为ARZIBs(水系可充电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详情]
通过新的‘battolyser’技术,德尔福大学(TU Delft)拥有了第一个集成的电池电解系统,可以非常高效地储存和供应电力,当电池充满时,它会自动开始使用电解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通过将电池技术与电解技术相结合,他们实现了高达90%的卓越整体效率。即使在长时间,密集的充电,放电和氢气生产条件下,battolyser也能在电池和电解模式下都是稳定的。[详情]
由中核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棒控棒位系统,具备“全数字化、智能化、高可靠、小型化”等特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对全面提升我国核电自主化水平并支撑核电“走出去”战略具有重要意义。[详情]
日本开发利用风力发电机的状态监测数据和人工智能(AI)来预测故障的技术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与东京大学和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了利用风力发电机的状态监测数据和人工智能(AI)来预测故障的技术。日本国内的风力发电机经常因零部件故障和事故而停止运转,与海外的风力发电机相比,运转时间比较短,不过现已确认,利用此次的开发成果能大幅缩短发电机停止运转的时间,可将风力发电的设备利用率由21%提高至23%。[详情]
日前从工信部等权威部门获悉,为推进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我国将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5G、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此外,还将实施新一轮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加快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发展的水平,以此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附加值,全面提升制造业全产业链的竞争能力。[详情]
富士通株式会社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最近公布,他们的联合研究小组在材料设计中应用第一原理计算与人工智能技术,对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固体电解质组成做了预测、合成与评价试验,并进行了实际验证。结果证明,即使在较少数据下,通过与人工智能方法结合,仍可高效地找出最佳材料组成,大幅提高材料开发速度。[详情]
“中科利丰加大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以迎接每年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与日本理光成立联合实验室,将在机器人巡检、风力发电的检测检修、工业VR/AR应用方面进行方向性研究,并基于研究成果,进行产品化研发。投入技术研发的费用,在未来三年将超过3000万元。”中科利丰董事长杨光伟向《中国电力报》记者介绍道。[详情]
万物始于光。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俗称“人造太阳”,正是人类向实现商业聚变堆迈进的关键一步。而中国正是以此为契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平利用核能和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