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汕头海门(场址一)海上风电场项目和三峡广东汕头市南澳洋东海上风电项目机组采购招标公告,单机容量要求5MW及以上海上机型,规模共计1000MW。[详情]

最近,一篇我国海上风电新开工建设7800万千瓦项目,产业出现大跃进隐忧的新闻瞬时把海上风电这个刚刚步入规模化发展初期的产业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海上风电发展现状的真实情况如何?海上风电下一步该如何发展?[详情]

Wood Mackenzie(伍德麦肯兹)发布电力与可再生能源最新研究
中国将从2021年起正式进入风电、光伏"平价上网"时代,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也日益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据Wood Mackenzie(伍德麦肯兹)电力与可再生能源最新研究《2019年中国各省区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分析报告》,中国风电与光伏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均值现已低于国内燃气成本,并将于2026年实现与煤电成本的竞争优势。[详情]

2003年起,我国风电发展进入规模化阶段。本文拟对2003年起集中式陆上风电项目指标、与指标紧密相连的上网电价及电价补贴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和分析。[详情]

从2015年国家发布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计划-中国制造2025,华润电力(海丰)电厂也开始智能电厂建设的探索,从APS3.0建设后,开始了智能电厂的规划、从提升设备、系统自动化到智能化,到机组变负荷自动巡航,以及技术监控中心到专家分析系统,电厂的智能化建设初见成效。[详情]

今天,2019年赛事的中国区决赛在北京落下帷幕。经过激烈的竞逐,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Rising战队脱颖而出,摘得中国区桂冠。这项赛事面向全球大学生展开,到今年已连续举办9年,且火热程度不断上升——2019年中国区报名参赛的队伍达到3000多支、参与学生达到5千余人,比2018年增加52%,再创历史新高。[详情]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用电管理的现代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得各用电环节的电能数据,用电量分析、负荷管理、运行状况监测,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力手段。[详情]

根据《“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全国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能力占无害化处理总能力50%以上的目标,结合当前仅不足40%的占比情况,“十三五”期间垃圾焚烧项目的年均占比增速能够超过2.5%。由于国家政策推动以及环保形势的日益严峻,所以我们老百姓身边未来几年会出现很多垃圾发电厂。[详情]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资源日益稀缺,水污染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采用化学法对电镀废水进行综合处理。本文通过化学法对电镀废水的综合处理和再利用进行了分析,简述了利用化学法处理电镀废水的发展前景,希望能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详情]

中国目前的能源形势是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相对较少。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煤化工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这就导致了煤化工行业的持续增长,而煤化工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大量的废水排放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详情]

本次大停电集中在英格兰与威尔士地区,约有100万人受到停电影响。停电发生后,英国包括伦敦在内的部分重要城市出现地铁与城际火车停运、道路交通信号中断等现象;市民被困在铁路或者地铁中,居民正常生活受到影响;部分医院由于备用电源不足无法进行医事服务。停电发生后约1.5小时,英国国家电网宣布电力基本得到恢复。[详情]

孟振平董事长指出,要将先进数字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建成覆盖电网全环节、贯穿业务全过程、辐射能源产业链上下游的数字平台,实现电网数字化、运营数字化和能源生态系统数字化,为数字南网建设指明了方向。广州供电局积极落实南方电网公司部署,迅速行动,第一时间成立了网络安全和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数字化转型总体工作;认真学习贯彻孟振平董事长要求,进一步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逐项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期保质完成。[详情]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兴起,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紧密融合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数字化转型已由互联网科技行业逐步扩展到传统行业。对电网企业来说,通过数字化转型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详情]

干法脱硫工艺工艺用于电厂烟气脱硫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传统的干法脱硫工艺主要有干法喷钙脱硫工艺、荷电干法吸收剂喷射脱硫法、电子束照射法、吸附法等。传统的干法脱硫技术有工艺简单投资少,设备简占地面积小且不存在腐蚀和结露,副产品是固态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在缺水地区优势明显。但是脱硫效率 很低,一般脱硫效率只能达到70%左右,难以满足排放要求。[详情]

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是当务之急。近日,重庆市人民政府网发布了《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初步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制造业发展格局,培育3-5个国家级服务平台,建成20个以上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转型的制造业平台。[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