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国产大飞机C919、嫦娥六号等一系列“大国重器”相继问世,杭州“六小龙”等一批创新城市与科技企业屡屡“出圈”。从“卡脖子”到“掰手腕”,中国科技创新如何成为“神秘的东方力量”?科技突围背后蕴含着怎样的制度密码?[详情]

各地加快推动“车路云一体化”规模应用——“聪明车”驶上“智慧路”
2024年7月,工信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公布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20个城市(联合体)作为首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一年多过去,试点成效如何,从试点示范走向大规模商业化应用还有多远?近日,记者在广东、江苏、浙江等地探访“车路云一体化”应用示范新进展。[详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2025年9月25日下午,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支持的“北京市昌平区科技产业对接会暨2025年新动能百优科技成果发布大会”在昌平区隆重举行。[详情]

2025年9月24日,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第六届杰出工程师科技创新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成功举行。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理事长陈曦,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管委会主任柳强,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复明等领导专家出席。[详情]

聚势赋能•智领未来 “2025年新动能百优科技成果发布大会”隆重召开!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重大战略部署,2025年9月25日,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支持的“2025年新动能百优科技成果发布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详情]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程师是推动工程科技造福人类、创造未来的重要力量,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重要论述,2025年9月24日,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主办,北京市昌平区政府支持的“第六届杰出工程师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市昌平区石油科技交流中心隆重举行。[详情]

10 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杭州举办“2025 中国工业AI大会(IAIC 2025)[详情]

山东港口塑强六大国际物流大通道,向“供应链综合服务商”转型 “链”接全球向蔚蓝
航运,是全球贸易的重要载体;港口,则是航运的重要集结点和枢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上半年,山东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超9.5亿吨,同比增长4%;集装箱量近2400万标箱,同比增长7.9%。数据之变,折射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的创新和突破。[详情]

8月25日,当最后一批重载车辆缓缓驶离桥面,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荷载试验全部顺利完成,向着通车目标迈出关键一步。[详情]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系列报道 智行时代:南宁交通迈向智能高效绿色新阶段
朝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的“着力建设便捷高效的智慧城市”目标,南宁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深度融合,从公共交通出行到交通枢纽秩序整治,再到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各领域加速行业向智能化、高效化、绿色化转型。如今,智慧交通已深度融入我市交通运输行业的方方面面,“智行时代”正在赋能美好生活。[详情]

2025世界智能汽车大会30日在重庆举行,国内外官方机构代表、院士专家、企业代表等参会。“汽车+人工智能(AI)”的话题,在现场受到热议。[详情]

第十二届世界高速铁路大会上,主办方发布了《中国高速铁路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已经建成运营,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加密成型。截至2024年底,我国高铁营业里程达到4.8万公里,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70%。随着2024年底,我国新一代时速4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样车成功发布并开展试验,未来,中国将实现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商业化运营。[详情]

机械臂精准焊接、无人车穿梭配送、智能系统实时调度……在西安高新区比亚迪生产基地,每60秒就有一辆崭新的新能源汽车驶下生产线。[详情]

民用无人机产量同比增长58.2%,智能机器人产业聚集区规模居全国前列,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34%……今年上半年,广东依托厚实的制造业基础和持续的改革创新,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详情]

建起“超链接” 助力中国经济向新而行——“中国经济圆桌会”共话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电动型载人飞艇AS700D完成科研首飞,人形机器人加速迭代应用,搭载自研操作系统的鸿蒙电脑问世……今年以来,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