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具有无记忆效应、自放电小、电压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是目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主要电源,正逐步向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大规模储能领域扩展。现有的商业化锂离子电池大多采用石墨作为负极材料,但其理论电化学储锂容量仅为372 mAh /g,远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进一步提高能量密度的需求。因此,发展新型高容量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迫在眉睫。[详情]
据外媒报道,美国弗里多尼亚集团(The Freedonia Group)发布了一份最新的全球电池报告。据该公司预计,到2022年,全球电池市场的市值将逾540亿美元,这主要归因于电动车及混动车对锂离子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高及其高昂的售价,这对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ASX)上市的诸多电池用金属出口商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该类公司主要经验锂、钴、镍及石墨等电池材料业务。[详情]
锂离子电池(LIBs)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储能技术之一。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增加,如果能量意外释放,电池安全性将变得更加重要。与LIB发生火灾和爆炸有关的事故经常发生在世界各地。有些已经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导致制造商召回大量产品。这些事件提醒人们,安全性是电池应用的先决条件,也是未来高能电池系统的核心考核指标。[详情]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的目标是建立一种高能量密度,长循环稳定性,高倍率并安全运行的电池体系。这些目标可以通过探索新的电池材料或优化现有的电池组件来实现。为了促进电子和离子的迁移,研究者们引入了纳米级电极颗粒的概念,使活性颗粒能被电解液充分浸润。[详情]
在环保产业链普遍蓄势待发背景之下,污水处理行业自然成为其中一匹黑马。与此同时,众多业界人士指出,“污水处理企业整合潮是一定会出现的”。[详情]
谈到硅负极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高容量,其次就是循环性能差,硅负极循环性能差的主要原因在于其在嵌锂过程中巨大的体积膨胀,这不仅仅会导致硅材料颗粒本身的破碎和负极结构的破坏,导致活性物质的损失,更为严重的是硅材料的体积膨胀还会破坏表面脆弱的SEI膜,导致新鲜的负极表面裸露在电解液中,引起电解液的持续分解,消耗锂离子电池内有限的Li,这两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硅负极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可逆容量急剧衰降。[详情]
正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脱出或嵌入锂离子,锂浓度分布直接与材料的荷电状态相关,与电极材料的体积膨胀或收缩时的应力和应变密切相关。在锂离子电池极片中,如果知道了锂分布就能获取很多电极反应信息,了解充放电过程,解释电池失效机理。[详情]
美国宾州州立大学王朝阳教授团队在锂离子电池快速充电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团队通过一种新型的电池结构和充电策略,实现了动力电池在任何温度下的快速充电。即使在零下50度的极端环境中,该技术依然能够实现15分钟快充,并具有超过4500次的超长循环寿命。[详情]
中国台湾地区空军目前装备的航空武器装备大部分为进口或许可生产,主要来源是美国和法国,同时对台湾本岛自主研制寄予厚望,希望能够对外购装备形成有力补充。[详情]
近日,中国民航总局向中国航空工业西锐飞机公司颁发了第六代G6三个飞机型号SR20/SR22/SR22T的型号认可数据单(CAAC_VTCDS_No.VTC0174A_Rev.9),这标志着全新一代的西锐SR2X飞机在中国境内办理三证,以及后续飞行、运营有了法规和技术保证。[详情]
6月29日,航空工业哈飞运12F飞机在大庆萨尔图机场完成自动飞行控制系统FAA(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局方评估试飞和AEG(航空器评审)评估,标志着该系统各项性能满足FAA局方适航条例和AEG要求。[详情]
近日,复合材料机翼典型盒段静力和损伤容限试验在中国商飞北研中心全部完成,验证了结构设计方案和强度分析方法,满足CCAR-25-R4相关适航条款要求,标志着我国已经掌握满足国际民机适航要求的大型民机复合材料主承力结构强度验证能力,为后续复合材料机翼全尺寸盒段静力和疲劳/损伤容限试验奠定了坚实基础。[详情]
水陆均可起降,起飞距离200米,续航超过1000公里,上海奥科赛公司的“风翎号”7月4日早上在上海浦东滴水湖成功首飞,并举办了大客户预售签约。[详情]
时间:2018年8月15日-17日(周三-周五)9:00-18:00; 地点: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北京市亦庄荣昌东街6号(亦庄线,荣昌东街B1口出,步行600米即到);[详情]
这台智能起重机是由太重集团自行设计制造的,主要用于炼钢车间钢水包的提升、移动、浇注等操作,相比传统冶金铸造起重机,智能化铸造起重机可以实现以前传统起重机不具备的智能化控制、自动巡航、超精准定位、电气防摇、智能诊断、远程监控等功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