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沙漠中,沙丘如同自然界的流动建筑,随风而变,形态万千。这些看似静止的沙堆,实际上蕴含着深刻的流体力学智慧。沙丘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中,自然选择优化了其形状和结构,使其能够在风的侵蚀和沙粒的流动中找到平衡。这种自然界的减阻艺术,为人类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通过对沙丘减阻特性的研究,科学家们开发出了新的减阻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建筑设计等领域,极大地提升了人类科技的效率和性能。[详情]
电,从风中来。风以每秒约7.6米的速度驰骋,百米多高的“大风车”转动不停。风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瞬时,“绿电”经“疆电外送”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3000多公里以外的华东地区。[详情]
在位于合肥市经开区的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想集团合肥产业基地)车间内,一条条机械臂精准舞动,平均0.5秒便可下线一台笔记本电脑;在海尔合肥空调互联工厂,通过焊前AI预检、焊中动态调优、焊后智能质检等工序,空调制造的焊接不良率降至极低。[详情]
科技创新力量崛起 市场动能持续改善:外资聚焦中国市场结构性机遇
随着2025年上半年接近尾声,瑞士百达、高盛、路博迈基金、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外资资管机构相继发声,看好中国市场结构性机遇。其中,人工智能、生物科技、消费等板块成为外资机构热议的话题。[详情]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一辆无人驾驶巴士正沿着预定路线平稳行驶,提速、变道、避让、掉头……动作“丝滑”。[详情]
近日,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打造的豪华新能源轿车尊界S800正式开启批量投产,引发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正是中国汽车工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的一个缩影,也是汽车行业以开放共赢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详情]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演进,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助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新赛道”。这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详情]
科技“新”潮澎湃 产业发展添翼——南宁科技成果亮相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
6月23日、24日,中国科学院百项重大科技成果入桂转化活动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65项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120项自治区重大成果与89项重点科技成果同台亮相,展现出了科技创新的蓬勃活力与无限潜力。[详情]
面对雨季汛情与持续高温的双重考验,大港油田采油五厂以系统化管理为核心,通过气源精准调控、生产精益管控、现场严抓细管三大举措,筑牢天然气安全运行防线,保障能源供应“不断档”。[详情]
让“人工智能+”走进千行百业——南宁竞逐新赛道向更美好智能未来加速迈进
当前,我市正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中国—东盟人工智能创新合作中心建设,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速竞逐新领域新赛道,奔向更加美好的智能未来。[详情]
6月17日-19日,2025WOD制造业数字化博览会于上海浦东拉开帷幕,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200余家领军企业和近2万名专业观众的参与。展会开幕式揭牌成立了“制造业数字化全球发展中心”,或将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的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详情]
“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大连起航 将开展水道智能航行实验
今年是中国航海日设立20周年,也是郑和下西洋620周年。在2025年7月11日中国航海日即将到来之际,百川向海——“新红专”轮致敬海上丝路文化巡展6月16日于大连起航。本次巡展由中远海运集团、大连海事大学等单位联合举办,是2025年中国航海日系列活动之一。[详情]
广东佛山,机器人和AGV小车在美的工厂无线稳定协同作业;江苏无锡,无源物联技术助力海澜之家门店实现海量商品自动盘点;浙江杭州,多目标船只轨迹感知等应用让钱塘江水域巡检执法更高效……这些正在全国各地上演的新场景,离不开中国移动对5G-A的探索开拓。[详情]
探秘产教融合“密码”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如何架起校企“连心桥”
在该校工业元宇宙行业学院,学生们正围绕一款“小型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设备”展开实操。这套由企业工程师与高校教师联合研发的设备,将虚拟现实、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融入教学场景。“学生不仅能操作设备,还能通过数字孪生系统模拟工业生产全流程。”校地合作处王彦雨介绍,该学院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领衔,联合腾讯、河南省人工智能协会等企业共建,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已形成“校内实践教学+区域共享实训”的双轨模式。[详情]
我国新一代复兴号高铁动车组列车CR450,近日于沪渝蓉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试跑。CR450动车组以运营时速400公里,试验时速450公里的成绩,打破全球高铁速度纪录。[详情]